“包郵”,“0.1元的信封”,“0.8元的發卡”,“8.9元的T恤”……他們聚集在QQ群里,在網上搜尋低價包郵商品,一旦確定“獵物”就一擁而上拍下商品,算準賣家沒法發貨而坐等賣家送上錢來。如果賣家不肯就范,就群起而攻之打差評。他們就是隱匿在網絡上的職業差評師:利用電子商務監管漏洞,每天瘋狂地購物,用圍攻和敲詐,換取一筆少則5元,多則50元的“灰色”收入。
是誰在做差評師?送差評如何賺錢?誰最容易成為他們的“獵物”?賣家如何防范差評師?近日,記者通過暗訪試圖揭開職業差評師的利益鏈條。
網絡暗訪
搜索獵物QQ群發起圍攻
昨日,記者通過搜索加入了一個改差評的QQ群。雖然是星期天,但這個200多人的QQ群里熱鬧非凡。
“求鏈接。”上午10時多,群里的小H連續發問。不一會,另一名網友花兒就貼出一個網址鏈接,還加了一句“拍這個”。
記者點開鏈接,原來是一款標價0.8元的發夾,沒什么特別。但仔細一看物流運費上標明的是賣家承擔運費。這意味著賣家賣一個發卡,要賠上10元~20元不等的運費,賣得越多賠得越多。
“描述真不清楚。有刷信用的嫌疑。搞起……”經過評估,隨即群里眾人紛紛涌進店鋪拍貨,不到三分鐘,賣家發現不對,立刻就將商品下架。
“剛才誰拍了?統計人頭。”QQ群里立刻有人統計下單者。“就拍了7單,跟他每單要15塊,多了賣家不容易接受。”7人派出一人去跟賣家談判,最后賣家以70元刷來7個好評。“唉,昨天談了半天,一單才退了5塊錢。”小輝感嘆不好做。“蚊子也是肉,賺點外快嘛。”立刻有人安慰。
不久,又有人貼了一條鏈接,這次是一件售價僅8.9元的女式T恤,全國包郵,30天已經銷售了8000多件。“沖著這么高的銷量,拍了給差評,讓他來求我們改評價。”小H支招。群里眾人聽罷,又是一擁而上一通狂拍。僅十來分鐘,該商品就被拍了40多件。
從上午10時到下午6時,這樣的操作在群內被不斷重復,一天里群內眾人共物色了十幾件目標商品,有人拍了十幾單。搜索——評估——圍攻——敲詐,這些職業差評師每天都在重復這樣的“捕獵”。
灰色收入
退一單5元至20元,消一個差評50元
近期,有媒體對職業差評師作過報道,揭其月收入過萬。因此群里不少人說話很謹慎,尤其對新入群的人提出的問題都比較戒備。幾經周折,群里比較活躍的小維才肯告訴記者如何賺錢。
“我們一般都是用的小號,就是沒有經過實名認證的馬甲賬戶,可以經常更換。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不暴露真實身份。”
在這個有200多人的群里,通常有八九十人在線。大家把搜索的“獵物”鏈接共享到群里,獵物一般符合包郵、超低價、描述矛盾等共性。使用小號拍下商品,如果賣家三天不發貨,則派出代表跟賣家談判。按照淘寶有關投訴規定,延遲發貨賣家一次扣三分,違背承諾一次扣四分,如果按無貨空掛投訴一次扣四分,扣滿12分賣家就要面臨店鋪屏蔽、限制發布商品等處理。因此,許多賣家選擇“出錢消災”,退給惡意買家一單5元~20元不等。賣家一般把錢打到代表的賬戶,再分發到其他拍貨人手里,一般一次敲詐總額在100元~200元左右。“搞大了會出事的。”小維說。
如果遇到不肯就范堅持發貨的賣家,收到貨后就打差評。“一個兩個無所謂,如果一下子十幾個差評賣家還是怕的。再等賣家來聯系我們。”群里對消除一個差評開價是50元。相比之下,雖然改差評價格高些,但群里的人普遍更喜歡前一種方式,更簡單。“群里好的一個月能上1000元,但也有運氣不好的。”昨天晚上7時多,不少人在群里抱怨一天沒開張。小維表示,群里許多人像他一樣多是兼職,“賺點零花錢吧。”
記者還了解到,有專門的改正常差評的QQ群,明碼標價180元~200元。這種情況一般是用網絡騷擾、恐嚇買家的方法,幫賣家消除差評。對于這種靠騷擾正常買家的改差評師,小維表示不太清楚,但收入要比他們高。曾有媒體報道職業差評師月入過萬。
下手對象
專找打擦邊球的鉆石賣家
在這些差評師眼里,信用級別在鉆石以上的中小店鋪是他們重點關注的獵物。新店鋪剛開店,信用級別低,如果談崩了,賣家關掉重新開店的成本不算大。而信用級別已經上鉆石的店鋪則對差評很緊張。只要條件在他們能接受的范圍內,一般可以成交。
長沙的淘寶賣家小惠在網上開了一個賣化妝品的小店,年初就遇到了惡意差評的騷擾。三月初她店里一款洗面奶搞三折促銷,只要12元。結果有個人拍了給她一個差評,說是東西到手包裝已經爛了,洗面奶流了出來。“我跟他商量能不能重新給他寄一支,把差評改了。但是買家卻不肯改,還說要投訴。說了半天,最后說要她出100元錢。”小惠跟他討價還價最后給了他50元。
據了解,低價商品是差評師青睞獵食對象。一些賣家掛出包郵的超低價商品,有的是為了和別的商品一起搞促銷,有的是一時失誤,有的則可能是為了刷信用,刷銷售量。打擦邊球的鉆石級賣家是差評師們獵食的最佳對象。從拍下到交涉到最后退回資金至少要三到五天,低價商品相對價格高的商品,凍結的錢少拍下的成本低。“價格一元以內包郵的最容易得手。”相對而言,天貓商城的店鋪一般比較正規,難得找碴,差評師一般不會找這些店鋪的麻煩。
專業人士
正規賣家買家保留記錄維權
在與小維的交談中,記者了解到,他們這樣抱團作戰其實是從刷信用演化而來。群里的很多職業差評師其實最初都是淘寶網的中小賣家,因為店鋪剛起步,信用級別不高,因此這些中小賣家便聯合起來,互相購買商品制造虛假交易互刷信用。不過,隨著網絡監管的嚴厲,這種行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些人便轉向職業差評師。
“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名為亦是淚的差評師認為,有的賣家不規范,隨意打擦邊球來坑害真正的買家,就該給他些教訓。他甚至自詡為淘寶的義務監督員。“賣家對于職業差評師的辨識度越來越高,電子交易平臺又加緊查處力度,小號被封是常有的事。”對于前途,亦是淚言語中透出些許無奈。
長沙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王英平指出,好評差評對賣家的銷售有較大影響。由于存在監管盲區,網絡營銷中出現的“網絡黑社會”敲詐賣家、恐嚇買家的行為,打擊起來有一定困難。對于網絡爭端,到底應有哪類部門處理,目前在法律上也沒有明確的規定。有必要加以完善。她提醒廣大網友,不論是正規賣家還是買家,應當保留聊天記錄、短信、電話錄音等證據,及時報告網絡監管部門或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