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G商用和硬件成本降低,中國智能手機產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以華為、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手機企業強勢崛起,出貨量迅猛增長,品牌認知度顯著提升。同時,由于運營商渠道調整,電商及公開渠道比重加大,產品"同質化"現象加劇,"價格戰"日趨激烈。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平臺統計,手機投訴是近年來投訴增長最快的行業。數據顯示,從2015年1月到9月,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收到手機投訴為9527例,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主要涉及手機的質量和售后方面的問題。 【詳細】
手機產品十大維度投訴分析報告
4項數據看手機 各大品牌優劣互見
4項數據看手機
第三方數據服務提供商發布報告顯示,全國平均每部移動設備上安裝34款應用,同時每部設備上平均每天打開應用20款。2014年12月份,用戶平均每天使用移動設備應用時長達到1458秒,游戲以291秒列首位,其次為交通導航、社區聊天、教育閱讀和資訊新聞等。為了跟上手機終端運用快速增長的勢頭,各生產企業紛紛搶占市場,不同款式、配置、花色的手機終端推陳出新,配置方面,差異化越來越小。如何選購一款合適的手機,除了品牌、價格、個人偏好、性能之外,《中國質量萬里行》試從手機終端銷售量、投訴情況分析、質檢部門質量抽查結果及有關機構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結果4個方面數據做一比較。
【詳細】
小米手機質量問題頻出又涉虛假宣傳
小米手機故障
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2.37億部,同比增長7.4%。小米售出了3470萬臺手機,同比增長33%,上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為5000萬部,國內市場3100萬臺,同比增長40%。國產手機國內市場銷量排名:小米第一,華為第二。然而,好景不長,小米很可能在2015年無法達到預期銷量。早在2013年8月,小米手機因涉嫌虛假宣傳被消費者起訴。近日,小米手機再因質量問題而故障不斷,涉虛假宣傳"吃官司"。
【詳細】
國產手機洗牌 邊打邊尋新路
國產手機洗牌
延續去年的情景,今年國內手機市場依然在膠著中火熱。
近日,國外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公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各品牌所占市場份額及排名情況統計,統計結果顯示,華為以18.7%的市場份額奪得第一,而小米和聯想,市場份額都是12.7%,分別居于第二、第三名;緊跟其后的TCL和OPPO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0.4%和8.7%,位居四、五名。
【詳細】
5億部面臨淘汰:我們無處安放的廢棄手機
舊手機回收
2014年,中國手機出貨總量 達4.25億部,2015年雖未 結束,但總出貨量也超過了3億。智能手機行業的快速推陳出新,使得消費者手機更新換代的頻率也大大加速。在中國每賣出一部手機意味著就會淘汰一部手機,除去部分使用兩部或者多部手機的用戶,中國已經有超過5億部手機面臨淘汰。不過公開數據卻顯示,只有1%的手機被正規渠道回收,而更多的則像年輕人的青春一般"無處安放"。手機,這個代表著高科技發展的電子產品,不論是隨意丟棄或者報廢,都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詳細】
手機未來:產業升級與技術革新
手機產業面臨瓶頸
進入2015年,手機硬件廠商倒閉的情況卻尤為嚴重,國內智能機產業鏈所面臨的環境已經發生巨變,尤其是在國內市場進入瓶頸期之后,立足國內市場的手機產業鏈各節點廠商均陷入發展停滯期。若廠商在這個寒冬中難有突破,類似福昌這種中上游的供應商倒閉的事件或將再次發生,而這必將連累中下游廠商,導致更大規模的倒閉潮。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