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質量安全 我們共同的責任
這是一項長期的社會系統工程,遠不是哪一個、哪幾個部門所能承擔和完成的,需要社會各方面齊抓共管。具體來說我認為食品的質量安全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媒體和消費者四方面共同努力,共擔責任,發揮作用,缺一不可。
2002年 |
哈爾濱香香鳥月餅變質;黑鴨血;白砂糖;“毒狗肉”;金華火腿敵敵畏 |
2003年 |
杭州毒海帶;加工過的魚翅 |
2004年 |
“陳化糧”事件;“龍口粉絲摻假有術”;“大頭娃娃”事件;散裝白酒中含有劇毒工業酒精甲醇 |
2005年 |
“蘇丹紅一號”;潮安果脯二氧化硫含量超標;三鹿超前標注生產日期的酸牛奶 |
2006年 |
食用福壽螺導致的廣州管圓線蟲;瘦肉精食物中毒;“紅心咸鴨蛋” |
2007年 |
“思念”、“龍鳳”品牌云吞及水餃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臺灣味全的較大嬰兒奶粉阪岐腸桿菌超標 |
2008年 |
人造“新鮮紅棗”流入烏魯木齊市場。 |
2009年 |
“三聚氰胺奶粉”;“咯咯噠”問題雞蛋檢測出三聚氰胺;“王老吉”涉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 |
2010年 |
地溝油中的黃曲霉素強烈致癌;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事件 |
2011年 |
雙匯“瘦肉精”;重慶雪糕含三聚氰胺;雀巢等嬰兒米粉;染色饅頭;毒豆芽;塑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