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裝水市場發展速度趨緩
2008至2009年,隨著行業發展的逐步成熟、消費者消費的更加理性,桶裝水面臨著產業升級的陣痛。
每個行業都有快速期和穩定期,從無到有是比較快,到了成熟期,都會發展緩慢。特別是桶裝水市場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達到一定的飽和度。
以北京市場為例,大品牌桶裝水的市場占有率并不高,而一些本土品牌營銷乏力、市場銷售模式大同小異、品牌之路遙遙無期。京城桶裝水市場進入發展瓶頸,這與消費者對品牌水廠、品牌水店的需求不符。究其根源,無外乎品牌水企市場建設尚需完善、消費者飲水知識匱乏等。
雖然目前品牌桶裝水發展面臨瓶頸,然而在強大的市場消費需求推動下,桶裝水這個朝陽產業依然讓業界充滿期待。
有數據顯示,北京市場桶裝水的年需求量已經超過1億5千萬桶,平均每天就有60萬桶的桶裝水在市場上流通。不少桶裝水企業負責人對此反映,環境污染促使人們更多地選擇桶裝水。
而北京桶裝水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各商家的必爭之地,其不僅終端零售價格之高排在全國之最,而且銷售網絡又非常富有市場竟爭力。
于是各品牌不僅在此跑馬圈地、投身擴產、扎營駐寨,還上演了一場場五代十國的精彩絕倫。所以在京城桶裝水市場的竟爭中,各水企可謂手法百出、創新不斷:無論是產品、價格、渠道、促銷,還是需要與欲求、產品滿意程度、顧客方便性、溝通,不無在演繹著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但刀刀見血、拳拳到肉的戰爭。
品牌水企市場建設尚需完善
在一個地區,桶裝水的市場格局基本上可以從品牌上劃分出來,由品牌決定了桶裝水的價格和定位。幾乎在所有的一線城市里,這種格局表現為更為明顯:雀巢、娃哈哈、樂百氏、燕京、屈臣氏、冰露等全國性一類品牌占據高端寫字樓、中高檔小區、學校等;而當地品牌則主要占據普通居民小區、街邊商店等。
然而近年來,隨著原料價格紛紛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桶裝水行業的競爭愈加激烈,已開始呈現緩慢增長,一般家庭都在使用桶裝水,同行之間的競爭,基本是在蠶食競爭對手的客戶。這無不阻礙著桶裝水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消費者飲水知識匱乏
品牌桶裝水企市場占有率瓶頸難破,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對于飲水知識的匱乏。
對于如何選購桶裝水,消費者目前首先考慮的依然是價格因素。
物美價廉,想必是眾多消費者信奉的購物理論,但這個理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經營都是有費用的,商家不會慈善到以批發價出售貨品,“批發價+經營成本”二者相加才是商品的零售價。如果消費者把價錢壓得過低,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商家用“低質”對付你。
其實,消費者想要喝到健康的桶裝水,恐怕還是要從自身做起,豐富桶裝水的相關知識,學會拒絕低價桶裝水。
對于桶裝水行業的規范,有專家曾提出了一個比較新穎的觀點:
不買-不賣-不制。意思是說,消費者不去購買低價產品,銷售者就沒有市場售賣低質產品,生產者就不會再生產低質商品。
所以說,桶裝水市場健康發展,不僅關系到各大水企,也需要消費者的積極意識。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帶動桶裝水市場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