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組織交管、治安,會同城管等多部門,在全市范圍內依法組織開展燃油兩輪摩托車、電動(燃油)三輪車違法整治凈化行動。這是自8月底北京市啟動對燃油兩輪摩托車、電動(燃油)三輪車交通違法亂象“凈化行動”進行“嚴打”的第一天。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長李少明表示,對于無號牌上路的機動車,一律扣車;對于無駕駛證駕駛機動車的人員,一律拘留;對于非法拼裝車輛上路的摩托車,一律收繳;對于扣留車輛不能提供合法來源證明的,一律不予發還。
這一行動使活躍在各大地鐵站、城鄉接合部的黑“摩的”已經開始減少,交通狀況得到改善,但對于送水、送奶、郵政等民生行業的正常運營也造成了一定困擾。而暫時不在本次專項行動整治范圍之內的快遞行業,也處于緊張的觀望階段。
“凈化行動”開始,水店老板無奈換車
在9月15日“凈化行動”開始之前,京城的水店便紛紛開始了換車行動。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某小區內的一家水店,就已經將送水工具改為了兩輪電動車。記者看到,該水店門口除了停著一輛電動三輪車外,還有一輛兩輪電動自行車,除了司機放腳的位置放著兩桶水外,車后輪兩側還各放了一桶水。“這種運輸方式相較于三輪電動車增加了運輸風險,無論是對于桶裝水還是對送桶裝水的人。”水店老板介紹。
據水店老板透露,因為馬上要進入“嚴查”,他們專門配了兩輪車。“電動三輪車一次裝十幾桶,我們一天要送一百多桶水,原來送十來次就夠了。這種兩輪電動車一次最多能裝6桶水,并且騎起來非常不穩,不僅大大降低了送水效率,還降低了工人送水的安全系數。”水店老板無奈地說。
換車增加成本,桶裝水或漲價
水店送水,由三輪車變成兩輪車,單次的送水量少了,送水工人每天送水的次數多了。“為了保證及時供應,就需要增加人手,這樣一來水店的開支就大了,桶裝水可能就要漲錢。”水店老板說。
據某桶裝水公司負責銷售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公司在大的水店開始用汽車送水,一輛車可以裝50~100桶,雖然看似運量大,但成本卻大大提高。如果遇到堵車,可能不如一個裝20桶的小三輪效率高。
9月15日,石景山區的一個水店老板介紹:“今天我家已經被扣了兩輛車,開始連人一起扣了,經過說明和調解,已經把送水工放了,但是送水工不敢回店里,覺得沒有安全感,今天是發工資的日子,他連工資都不要了。”
他接著說:“平時一天送200多桶水,現在連一半都還沒有送,店里有臺面包車,今天限行,但是實在沒有送水工具,我只能用冒著被罰款的風險用面包車送貨。今天送的所有水都是賠錢送的。”
很多水店向本刊反映,在“嚴查”第一天,沒有辦法滿足客戶的用水需求,很多客戶打電話到店里投訴送水時間太長。水店老板們擔心如長期這樣,會造成客戶流失,也可能會增加不必要的糾紛。
水店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全改成汽車送貨,除了油費、汽車保養、還要花更多錢請專業司機、再加上送水工的工資、堵在路上的時間成本等,汽車不如電動三輪經濟,那每桶水要漲5元才能保持現在的利潤。
查車扣水,存儲不當或造成二次污染
隨著“凈化行動”的進一步開展,相關部門對于送水車的監管力度也進一步加強,在查車的同時也對桶裝水進行了扣留。
由于桶裝水的特殊性,對運輸、存儲條件要求十分嚴格。據專家介紹,水中本來就存在一些原生菌,一桶水在開封后幾分鐘內,水接觸到空氣,桶內菌落總數便會翻倍地增長。如若被查扣的桶裝水在運輸和存儲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操作不規范,很容易對桶裝水造成二次污染,一旦再進行出售,消費者的飲用安全就很難保證。
梳理不當,可能引發群體事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市共有水店9000多家,從業人員約7萬人,年銷售桶裝水1.5億桶,保障著北京各大機關、寫字樓和居民約800萬人的日常安全飲水需求。
多年以來,水店送水的工具大部分是三輪車,新政執行以來,水店的送水業務受到極大影響,送水工只能偷偷送水,一旦抓住就地處罰,增加了不必要的矛盾沖突,甚至給首都的治安帶來了不安定的因素。
連日來,多家水店負責人向《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反映了他們的擔憂和恐慌。據了解,“凈化行動”后,許多水站只能用人力三輪車和兩輪摩托車送水,費事兒還不安全。另外,由于水站銷售桶裝水多以預售為主,有些小規模的水店在新政出臺后沒有應對措施,有撤店的想法。然而業內人士擔憂,一旦撤店會對周邊的居民帶來極大影響,也可能引發群體事件。
業內人士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給正規的送水員發證書,指定用車規格,對人員進行培訓,使送水能夠按規范運行,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希望有關協會和政府部門溝通,可以獲得特殊政策的支持。
礦泉水委員會遞交“電動三輪車申請報告”
京城此番的“凈化行動”,令許多依賴電動(燃油)三輪車為主要運輸工具的行業感到擔憂,成為一些行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據北京礦業協會礦泉水委員會秘書長李平透露,近日在同雀巢、樂百氏、景田、燕京、怡寶、冰露等多個商家進行會商之后,礦泉水委員會已經向北京市交管局遞交報告,希望交管局能夠將他們作為特殊行業允許電動三輪車上路,做出規定并發放有效牌照,他們愿意配合整改,以保證消費者的飲用水需要。
李平表示,最近已經有許多水店、水廠向他們反映整治電動三輪車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桶裝水的配送。她認為,電動三輪確實有安全隱患,有些人無證駕駛,不規范駕駛,但在桶裝水這個行業,難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可以代替。“我感覺送水和快遞一樣,都是服務民生的行業,電視上報道說快遞用車不在整治范圍之內,作為行業協會來講,我們也希望整治行動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定的方便。”
李平說,在礦泉水委員會的提交報告中,他們首先提到了消費者對桶裝水的需求,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桶裝水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報告同時也說明了桶裝水在生產和銷售中,以電動三輪車的形式進行配送是整個鏈條中重要的一環。因為許多水站都設在小區附近,在附近1公里左右配送,進入小區,開汽車停車比較困難,使用自行車又耗費人力,所以電動三輪車是一種比較方便可行的交通工具。
目前,在河北、深圳等地,有關部門已經將桶裝水配送作為特殊行業發放了牌照,進行管理。礦泉水委員會在報告中也提出,希望北京市交管局也可以為送水三輪車發放牌照、對送水員進行培訓,發布符合安全要求的車型,他們可以配合交管局促使水站、水廠做出整改,但希望能夠保留電動三輪車作為送水的交通工具。
相關部門尚無回應
據李平介紹,“以前,很多小區居民打個電話馬上就能送水來,寫字樓也是如此,如果電動三輪車沒有了,拿什么送水呢?飲用自來水,我不能說不好,雖然從公司里出來的水符合標準,但運輸管道過長,樓層供水二次污染,都使自來水有安全隱患,一般要煮開再喝,但是在公司里工作的人沒有這種條件,而且人們已經習慣了喝桶裝水的生活方式了,對桶裝水的依賴可能比快遞依賴更大,比如老人小孩,他們不一定用快遞,但他們得飲水。”
而從企業的角度上來講,如果電動三輪被禁,很難用其他運輸工具進行替代。“現在代替的方法大家可能還沒有想出來吧。你用自行車送水到小區,人力負擔大,有些兩輪電動車似乎也不符合規范,而且不穩。汽車不僅是牌照問題,而且進入小區也要停車位,也不太現實。所以希望交管局把我們作為特殊行業,給予一定的支持,盡快有個答復。”李平如是說。
近期,《中國質量萬里行》也曾向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門發出了關于“規范北京桶裝水行業使用電動(燃油)三輪車”的采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尚未得到相關部門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