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桶裝水憑借水質潔凈、飲用方便等優勢,在寫字樓和家庭中逐漸普及,成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環。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首都市場上,品牌桶裝水以及具有一定規模的品牌水店所占市場份額還不高,這與消費者對品牌水廠、品牌水店的需求不符,所以在這一大背景下,北京礦業協會礦泉水委員會與《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中國食品安全報《首都食品安全周刊》兩家新聞強強聯合,以信譽、口碑為基礎,在充分調查了解、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京城的水店進行遴選,共同打造好水北京。
水店,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五百米;送水工,被譽為首都流動風景線。
中國有句古語叫“同行是冤家”,相聲演員郭德綱也經常拿這句話進行調侃,用以說明處于同一行業的企業或人,由于競爭的存在而使得利益受損,使得彼此各方為自身利益而拔劍弩張。然而,在北京桶裝水行業的水店老板們卻不同,他們在同一個圈子中資源共享,互相學習,相互督促,取長補短,共同成長。
“老老實實做事,時間久了就是口碑!”這句話出自北京一桶裝水站員工。作為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水店和送水工,他們堅守在桶裝水質量安全的第一線,用自己的真誠和信念去呵護這一產業。即便稀薄的利潤、艱辛的體力勞動等問題影響著他們,但作為桶裝水產業的最后一環,他們依舊用心經營。
有的人,從送水工成長為水站老板,繼而連鎖經營,用流過的汗水贏得尊重;還有的人,依舊手提肩扛繼續在送水,他們走在陽光下,同樣用汗水贏得尊重。堅持就會有回報,哪怕你只是個送水工。尊重,和職業無關,和付出相連。
北京華東天成商貿中心劉少東夫妻和員工們
劉少東:善待自己的員工
400平方米的儲水倉庫,40位直營店員工,6萬余桶的月銷量……聽到這些數字時,不禁讓人油然起敬,心里暗自揣測,是什么樣的一位老板才能讓自己的水店達到這種規模。
下車后,一位面相憨厚的人將我們迎進了水店。他穿著樸實,且話不多,魁梧的身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送水員。然而在員工的稱呼中,才恍然得之,眼前這位正是今天要采訪的主角劉少東。
“我沒有什么韜略,從1998年接觸水行業開始,幾年時間水店能發現到現在的規模,多虧了一路上有貴人的相助。”對于當初創業的艱辛,劉少東就這樣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轉而談起了他對團隊建設的認識。
“桶裝水行業作為傳統行業,是禁不起折騰的,所以團隊的穩定對水店的發展尤為重要。”在劉少東的水店,老員工很多,有的員工甚至超過了10年。“水行業是辛苦的行業,送水員辛苦、前臺辛苦,老板也辛苦。作為水店,員工才是核心競爭力,老員工對業務熟悉,所以在跟客戶溝通時才能得心應手。”劉少東說。
說到團隊的建設,劉少東總結為:善待員工,人心換人心。“‘心’的力量,說起來很簡單,你替他想多少,他就為你做多少。”
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的從業者跟過去相比,有了更多精神層面的需求。“現在的員工不是老板多發幾百塊錢就非常高興的,所以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員工2?3次出游,同時每年還有休假。”劉少東感慨地說。
在劉少東看來,對待員工,首先要懂得“尊重”。“尊重就是讓他人心里舒服,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生活、工作。特別是員工犯了錯誤,給企業造成損失時,冷靜、寬容就非常重要。我常想‘沒有一個人是為了和你作對,才來工作的’,失誤只是好心辦壞事,或者運氣不好。這樣想,自己心里就舒服了,對待員工也不會橫眉立目、吹胡子瞪眼。時間久了,大家就覺得在這兒干還不錯,凝聚力就有了。”
其次,親情文化很重要。劉少東說:“我覺得,員工和老板之間不應該只是單純的雇傭關系,伙計們都不容易,聚到一起是緣分。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吃住上,我盡可能讓大家吃好、住好,這事來不得半點虛假。飯菜質量的好壞,大家心明眼亮,所以我們家里吃什么,就給員工做什么,我們吃住都在一起。”
由于劉少東水店里的員工基本上都是外地的,所以當員工家里出現問題,他都會主動提出幫忙解決。比如有的員工父母生病了,他都會竭盡所能幫著聯系醫院、找大夫,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
“人心換人心,人心舒服了,氛圍和諧了,團隊的凝聚力就有了。”劉少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