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生意難做、產品缺乏品牌信譽、新客戶難以開拓……一系列問題擺在微商面前,個人賣家不得不厚著臉皮刷屏朋友圈。此外,微商模式往往還與傳銷界限不清,不少打著微商幌子的傳銷活動也浮出水面。那么,進入被視為微商爆發年的2015年,微商是否還有新的發展?【詳細】
微商的未來之路
微商駕到:朋友圈變廣告圈
有人點贊 有人吐槽
和大多數"90后"一樣,大學生嘉佳也是個十足的"手機控",她喜歡通過微信和朋友交流。"現在,朋友圈似乎變成了廣告圈。"看著自己朋友圈中各種"微代購",嘉佳也曾"拉黑"對方或者設置"不看對方朋友圈信息",但是有些特別要好的朋友也轉做這個行當,讓她特別不能接受。"以前打開朋友圈都可以看到同學們最近的消息,現在一打開朋友圈全是她的商品信息。同為大學生,連校門也沒出過,看她們賣的東西,很懷疑這些商品的質量。"【詳細】
微商"殺熟"之路能走多遠
朋友圈殺熟
相關數據顯示,在微信軟件上做買賣的人已經占到整個微信朋友圈的三分之一,各類的面膜以及護膚品都以微商的形式熱賣,但隨著微信營銷的瘋狂發展,微信圈里出現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營銷風險與之俱來。"商品與描述不符,退貨難,退款更難啊。"在銀行任職的張女士在微信店鋪購買了一套美白產品,收到貨物發現與描述的不符,對此表示十分苦惱。【詳細】
"朋友圈"里如何進行消費維權
選擇微商需謹慎
現在在朋友圈中,一手代購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代理,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貨源,所以很有可能賣家自己也并不確定產品的貨源和質量是否真的有保證,難免魚龍混雜、以次充好。再加上微信朋友圈大多是做熟人生意,"坑熟人、以次充好"的事情時有發生。而由于朋友圈"殺熟"的特點,很多上當受騙的買家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找賣家理論或要求退換。因此消費維權是個問題。
【詳細】
微商也有資格鑒定了—中國化妝品微商標準(執行草案)面世
微商也需營業執照
隨著近幾年化妝品市場及電子商務飛速發展,許多產品品牌逐漸向微商渠道靠攏。朋友圈營銷終究還是比較新型的營銷方式,因為沒有營業執照、沒有固定營業場所,也沒有相關監管法律依據而產生的各類微商消費問題,讓消費者投訴難、維權難,相關政府部門處理時也難。近日,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頒布了首部《中國化妝品微商標準(執行草案)》,明確了微商的資格,有助于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和微商市場的秩序。【詳細】
政府"打假扶優"微商將健康發展
微商的健康發展
誠然,因為微商行業的"野蠻生長",社會上對待微商的態度一直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微商是"互聯網+"的一種,應當得到支持,而且微商從業人口已超過兩千萬,帶動了國家經濟與就業發展;而有的人則認為微商圈假貨泛濫,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障,微商應該被嚴查。對于這兩種意見,國家的態度是整頓與支持雙管齊下——清查"類傳銷"微商,同時扶持正規微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