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為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網上登記審批成為常態
● 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郵寄辦等方式進一步縮減了企業登記注冊審批的時間和成本,不僅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了便利,也適應了當前疫情防控的需要
● 未來,在推進電子政務方面,真正的核心政務應該由政府承擔辦理,其他的一些事項可以借助社會力量,這樣不但能降低運營成本,而且能提高電子政務的效率
● 有關部門需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讓數據更好地流通共享,圍繞群眾關心的醫療、教育、環境、公共衛生等問題,構建快捷暢通、高效運轉的綜合性電子政務系統,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
連日來,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持續召開新聞發布會。
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表示,倡導網上辦、線上辦,盡量引導困難職工通過中國法律服務網、熱線平臺、微信公眾號、App這些線上的手段進行法律咨詢,申請法律援助。江蘇、浙江、山東、四川等省份,指導申請人通過微信的方式完成身份信息和案件材料傳輸,當天即可線上辦好審批手續。中國法律服務網自去年開通農民工欠薪求助綠色通道以來,截至1月19日,共接到農民工欠薪求助的法律咨詢、討薪咨詢440件,問題反映229件,都得到了及時處理。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唐軍表示,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持續推行網上辦理全程電子化,在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力度,擴大覆蓋面,對企業登記注冊、食品生產許可以及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等,都實行了網上辦理、“不見面”辦理。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表示,監管部門要改進工作。對電子單證、電子影像、電子簽章、電子數據的合規性、合法性要充分認同,不能一定要拿紙質的證據或者有人手簽的字、手按的印才合規,這過于教條了,監管要適應時代的變化,線上辦理業務的變化,各方面的努力可以促進線上辦理業務更順利和更便捷。
北京市公安局近日也發布通報稱,通過推行網上辦理業務、延長指標證件期限等多項舉措,北京市公安局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實保障。例如,利用北京公安出入境微信號、北京交管“12123”App等網上辦事平臺積極推行“不見面”審批。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關部門和各個地方紛紛推出網上登記、審批、辦理等措施,對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疫期實行網上審批
節省時間避免聚集
連日來,各地企業陸續復工復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一些企業在生產經營策略上也有所調整。
某某玩具廠本是一家專門生產毛絨玩具的企業,疫情發生后,該企業為解決口罩供應不足問題,主動變更生產線,開始批量生產口罩等防疫用品。于是,該企業負責人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提出變更經營范圍登記的申請。
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在網上收到該企業的登記申請后,第一時間啟動綠色通道,并安排專人線上一對一指導,通過網絡平臺實時審核,該企業僅用1個半小時就完成了全部的審批程序,并順利地在網上收到了新的電子營業執照。目前,該企業日產口罩50萬個。
某某玩具廠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賈宏春(化名)對《法制日報》記者說:“為積極防控疫情,同時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我們創新‘互聯網+登記注冊’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行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郵寄辦等工作方式。”
據賈宏春介紹,辦事群眾、企業可以通過網上電子政務服務平臺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對于那些不能實現全程電子化辦理的業務,他們會建議對方通過在線提交申請材料進行預審、線下郵寄材料的方式辦理。對于在網上提交登記申請的群眾、企業,只要材料齊全、符合辦理標準,他們都會盡快在網上審核通過,并將電子版的營業執照及相關材料發送至申請人。如果群眾、企業的材料不齊全或者不太符合標準,他們也會及時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告知申請人需要補充的內容,申請人可以繼續在網上進行補充。
賈宏春說,對于確實需要到窗口線下辦理業務的群眾、企業,需要申請人提前通過咨詢電話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后由工作人員通知申請人在指定時間到現場進行辦理,做到錯峰辦事,減少等候時間,避免人員聚集。
賈宏春還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按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規定,對涉及參與防疫的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運輸、銷售相關企業,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開通綠色通道。“我們為涉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政許可和登記注冊業務的企業,開通了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審核,做到即來即辦、特事特辦。針對一些短期內準備、提交材料有困難的企業,我們采取容缺后補的審批方式,先讓企業運作起來,待疫情緩解后再補充相關材料。”
另據了解,為確保企業和社會公眾知曉當前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方面采取的相關舉措,賈宏春所在部門運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電子海報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務必使每位辦事人員都能明晰辦理的渠道和流程。
“網上辦、掌上辦、預約辦、郵寄辦等方式進一步縮減了企業登記注冊審批的時間和成本,不僅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了便利,也適應了當前疫情防控的需要。”賈宏春說。
積極主動服務于民
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顧依彤(化名)是稅務機關的一名工作人員。2月3日,顧依彤所在單位正式開始上班,為減少人員流動,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同時保證服務大廳辦公需要,顧依彤所在科室采取分組輪班的方式工作。
上班第一天早上,顧依彤的同事在電子稅務局的后臺發現轄區內一家公司財務負責人發來一則求助信息:“增值稅申報提示錯誤報不上,企業在春節期間又著急開發票,幫幫我!”
疫情期間,顧依彤所在單位全面推行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快遞辦、咨詢辦”等網上辦理和“不見面”辦理模式。看到這條求助信息后,顧依彤的同事主動與對方企業的管理人員取得聯系,詳細了解企業的實際困難。
據了解,該公司由于春節期間業務量大,開票的需求量也大,但增值稅卻因為操作問題申報不了。
“企業負責人擔心享受不到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影響公司的正常業務,所以通過電子稅務局發出求助,但也不確定能否得到回復。”顧依彤說,“我的同事在了解情況后,立即通過打電話的方式,遠程指導企業財務人員通過電子稅務局辦理了增值稅申報。不到半小時,便順利辦理了相關業務,確保該企業能夠及時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顧依彤對《法制日報》記者說,在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文件指導下,他們主要通過“非接觸”式服務方式幫助納稅人更加安全、快捷地辦理業務。
“疫情期間,納稅人的絕大多數業務都可以在電子稅務局上自行辦理,具體的辦理流程我們會通過網絡、紙質流程表等多重途徑公布。如有特殊問題,我們也開放了多個咨詢電話,確保能及時答復。針對一些文件往來的業務,我們鼓勵通過郵寄的方式辦理。比如,納稅人選擇‘票e送’服務,領用發票不用到大廳辦理,可以在網上申請后,我們免費為其郵寄。當然,一些特殊、緊急的業務,我們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幫助納稅人盡快辦理。”顧依彤說。
不斷創新監管方式
提高電子政務效率
據了解,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市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相繼推出“中小微企業占道費減免”等多項先前未開通網上辦理的事項。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做好政務服務利企便民工作通知》,要求充分利用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將更多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事項納入網上辦理。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認為,近年來,電子政務取得了長足發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通過電子政務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其次,從公眾角度來看,電子政務給人們帶來了便利,原來辦理一項業務可能需要跑不少地方,現在通過網絡便利了許多;再次,可以降低行政成本,電子政務能夠促進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流動,避免一些復雜繁瑣的行政程序;最后,電子政務有利于公眾監督,讓行政權力運行更加公開透明、公正高效。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無疑對電子政務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避免人群聚集,有關部門需要將大量之前線下辦理的業務放到網上,通過網上辦理的形式,避免公眾集中到辦公場所辦理。在網上辦理登記審批手續,可以在疫情期間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緩解企業壓力,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王敬波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電商、物流等企業也積極利用先進技術應對疫情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在特殊時期對維持居民的正常生活發揮了作用,由此體現出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
汪玉凱認為,在市場機制推動下,企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此次疫情期間的表現是多年積累的結果,也給電子政務發展帶來了啟示。未來,在推進電子政務方面,真正的核心政務應該由政府自己來承擔辦理,其他有些事項可以借助于社會力量,走政府購買服務的路子,這樣不僅能夠降低運營成本,而且能夠提高電子政務的效率。
王敬波也認為,簡政放權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主題。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就是要解決政府管得過多、監管效果不理想等問題。經過多年的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梢酝ㄟ^發展電子政務進一步釋放監管空間,還權于社會、市場,并進一步補齊監管短板。
“‘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條件,管是必要保障,如果管不起來,放的效果肯定也不好。今后在發展電子政務過程中,要注意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優化監管流程、明確監管理念。”王敬波說。
汪玉凱對《法制日報》記者稱,長期來看,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讓數據更好地流通共享,圍繞群眾關心的醫療、教育、環境、公共衛生等問題,構建快捷暢通、高效運轉的綜合性電子政務系統,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