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雙創”支持擴大就業?在國新辦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就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協同發力做好穩就業工作
“這次疫情期間,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推動深化‘放管服’改革與開展‘互聯網+’行動、促進“雙創”協同發力,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對穩就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說。
據介紹,各地區各部門在疫情期間普遍實行了“全天候”網上收件、“及時推送”并聯審批、“零等待”網上出件等辦理模式,開通了應急審批綠色通道,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達產。
為助力疫情防控,幫助中小微企業脫困、穩定就業,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積極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鼓勵共享經濟、平臺經濟,促進線上問診、云辦公、在線授課、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快速發展。據統計,今年前2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下滑較多,但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仍實現了同比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提高了5個百分點,而信息服務業的生產指數也增長了3.8%。
為促進“雙創”帶動就業,國家發改委出臺了延長創業貸款貼息期限政策,加大了對創業載體獎補力度,引導“雙創”示范基地和國家創業投資基金發揮帶動示范和穩定市場作用等,支持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復工復產是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迫切任務,也是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說,市場監管總局從著力紓困解難、著力監管執法、著力深化改革、著力優化服務入手,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得益于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協同發力,我國市場主體的活力逐步增強,復工復產步伐進一步加快。截止到3月15日,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達1.25億戶,其中企業3905萬戶、個體工商戶8353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19萬戶,為穩定和擴大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為創業就業提供更大空間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不少企業短期用工需求下降,農民工返崗、高校畢業生求職等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高杲表示,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已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全球疫情的擴散和蔓延,對全球經濟經濟經濟的影響還難以準確預料。總體看,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穩定就業的形勢和任務十分艱巨繁重。
針對這一情況,從中央到地方都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援企穩崗力度。上周,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從六個方面明確了22項具體措施,進一步加快恢復和穩定就業。
高杲介紹說,對于農民工,當前重點還是要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達產,引導有序的外出就業,同時支持就地就近就業,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就業;對于高校畢業生,將從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生予以補貼、明確國有企業連續兩年擴大招聘畢業生規模、擴大基層就業規模、擴大招生入伍規模、擴大就業見習規模、適當延遲錄用接收等多個方面,積極創造就業崗位。
“企業是穩定就業的主體,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夠滋養企業成長壯大,只有營商環境好,企業才有創業創新的熱情,才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孫梅君說,市場監管總局將從營造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營造高效規范的監管環境、營造新業態審慎監管的制度環境入手,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努力為創業就業提供更大的空間。
“盡管目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穩定就業的基礎條件也沒有改變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戰勝疫情、穩定經濟、穩定就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杲說。
挖掘更多“雙創”就業潛力
既要穩定好既有的就業存量,更要在擴大就業的增量上下功夫。如何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努力減輕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成為各方必須面對的課題。
“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了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與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效益,大數據、遠程醫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發揮了巨大作用,‘云辦公’、‘健康碼’、‘在線教育’等越來越廣泛地被大家所接受。”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表示,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
針對不少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轉型能力不夠、成本偏高、陣痛期較長等問題,伍浩表示,將從搭平臺降門檻、優服務強支持、集合力建生態三方面發力,切實解決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難題,“比如開展數字化轉向伙伴行動,探索普惠性云服務支持政策,推進大數據融合運用,加大對企業智能化改造支持力度,再如探索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虛擬產業集群’,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帶動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等”。
“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已陸續啟動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家政服務提質擴容行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等。”高杲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啟動社會服務領域的“雙創”帶動就業示范項目計劃,在養老、托育、家政、鄉村旅游、家電回收等社會服務領域,探索推廣“互聯網平臺+創業單元”這樣的新模式,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傳統服務領域的轉型升級,挖掘其中巨大的“雙創”帶動就業的潛力。
日前,國家新興產業創投引導基金對3000家創新型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有67.3%的企業認為對于未來的發展是充滿信心的,其中約有四成的企業認為本領域還蘊藏著更大的發展機會和潛力。
“疫情雖然對經濟發展帶來了短期的影響,但不會改變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有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能把問題找準,就一定能有解決辦法。”伍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