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制造業企業如何解決新產品線下送檢難題?又該如何獲取專家親自指導?正式運行兩個月以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搭建的“浙里檢”平臺成為適用于特殊時期的產品檢驗檢測解決方案。截至2月底,該平臺已累計完成3017批次檢驗檢測業務,為浙江省省內外5000多家企業(個人)提供了專業的檢驗檢測服務,累計完成委托成交額達到300萬元以上。
搭建“浙里檢”思路源于去年年初,浙江全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觸角延伸至公共服務領域,目標是以“浙里檢”平臺為核心支撐構建檢驗檢測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運行體系。今年1月2日,該平臺正式上線,不久后就在浙江啟動的全國首個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中派上了用場:從信息咨詢、委托下單,到物流送樣、費用支付,再到報告下載一站式辦理,真正做到了宅家辦事“一次不跑、事事辦好”。
在浙江發出全面復工復產信號以來,“浙里檢”的日訂單數急劇攀升,其中不乏來自上海、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的省外訂單。2月24日,作為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推出的助企復工復產27條服務舉措之一,共計19萬平方米的185家開放實驗室、原值7.2億元的1550多臺套相關儀器設備整體入駐“浙里檢”平臺,為平臺更添“硬實力”。
平臺開放實驗室資源入駐沒幾天,就迎來了一次考驗。2月26日,國藥控股臺州中藥有限公司遇到自身設備有限、中藥飲片產品無法進行全面檢測的難題。一籌莫展之際,企業負責人嘗試在線預約“浙里檢”開放實驗室檢測服務。次日,該公司質量檢測人員就帶著廣藿香、四季青、前胡等多種中藥飲片前往臺州市藥品檢驗研究院,在專家的指導下免費使用提取裝置、檢測儀器設備和試藥試劑進行含量測定。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樣的開放實驗室一是解決了企業部分專業設備缺失的難題,二是通過更精密的檢測儀器對產品做數據監測,更有效地控制了風險。”
在浙江企業跨界轉型加入防疫物資生產過程中,“浙里檢”平臺也發揮出巨大作用。浙江湖州梅月針織有限公司采購一批生產口罩設備后,在籌建醫用口罩檢測實驗室過程中遇到了實驗室布局、檢測設備配置及人員檢測能力方面的難題,急需專業技術指導。通過平臺,該企業預約了湖州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開放實驗室”。此后,湖州市食藥檢院快速派出專家團隊與企業對接,集中利用3天時間免費為企業檢測人員進行了口罩微生物限度、無菌及環氧乙烷殘留量等檢測項目的理論與實操培訓。
浙江康恩貝制藥集團在轉產消毒劑過程中,向平臺提交了車間潔凈度測試的需求,金華市藥理所立即派人趕赴蘭溪現場檢測30萬級生產車間16個,完成風量、風速、壓差、塵埃粒子、沉降菌等檢測項目,為企業迅速轉產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