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舒適、宜居、好就業、收入豐……每座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幸福標簽”。
幸福是一種心理感受,一種情感體驗,幸福感與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物質生活條件相輔相成。湖南大力實施質量興湘戰略以來,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標穩步提升,在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排名中進入第一梯隊,經濟發展后勢強勁,為全省人民帶來好工作、好收入、好環境、好心情,老百姓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制造業給力“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統計數據顯示:湖南制造業呈現產品技術水平穩步提高、符合性質量明顯改善、研發投入力度繼續加大、自主創新能力和新產品開發能力不斷增強,制造業質量競爭力大幅上升,繼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浙江之后一同擠入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全國第一梯隊,位列第7。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是反映區域質量水平、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經濟技術指標。相差僅10天,省會長沙市被評為2010年度“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最具競爭力的城市才能孕育出最有競爭力的產業。工業化和城市化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一方面,工業化不僅直接推動城市化,為城市建設與功能升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間,而且還帶動一產業,提升三產業,由此引發三次產業的連鎖反應與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城市化不但通過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增長與聚集,引導區域合理分工,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而且還創造大量非農就業機會,加快了自身擴張。
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增加人民的幸福感,省會長沙的機械制造業在全國享有盛譽,已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金名片”。“做一個長沙市民有幸福感,那確實!”家住星沙的路小姐,每天要去不遠的三一重工上班,她告訴記者:近十年來,三一集團保持著年均62%的增長速度,銷售收入以令人驚嘆的速度逐年攀升,與十年前相比,足足翻了80多倍。企業發展了,就業越來越穩定,收入漲了,心情也好了,家庭也就更幸福了。
質量強省話超越
在2008年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中湖南以81.03,在全國排名第15位,質量競爭力名次湖南排后,友鄰省份的質量競爭力指數都排在了湖南前面,湖南感到了空前的壓力。有效引導和推動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有的放矢地提升本區域、本行業的質量水平,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湖南質量工作緊迫的目標和任務。
振興湖湘品牌,始終靠的是質量。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對擴大產品市場需求、保持湖南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激烈的市場競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只高不低。只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生產出更加滿足需要的合格產品,創造出更多的名牌產品,才能鞏固和擴大市場占有率,才能增強“湖南制造”的總體競爭力。剛剛履新不久的湖南省質監局局長蔣新祺要求全省質監系統“抓質量水平提升,促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提升全省質量水平。為抓好全省制造業質量提升,湖南省質監局組織管理專家、質量工程師“企業行”。組織質量管理專家、質量工程師深入企業一線,開展咨詢、診斷活動,對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宣貫《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幫助企業解決突出質量問題。圍繞抓質量水平提升和促發展方式轉變,引導全省企業積極參與“質量月”活動,探索提升質量、加強誠信、標準、品牌建設的措施和辦法;在全省企業中積極組織開展以“查質量意識、查質量水平、查保證體系、查標準執行情況、查計量檢測保證、查現場管理、查質量損失和訪問用戶”為主題的“七查一訪”。
提高整機品牌競爭力。依托整機產品,大力提升基礎配套水平,完善裝備制造產業鏈。堅持發展大集團和扶持特色企業相結合。支持重點骨干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國內外兼并重組,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圍繞骨干企業、主導產品,發展“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促進產業集聚化、工業園區化和分工專業化。堅持技術創新和組織結構創新相結合。支持企業自主開新產品,積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逐步由依賴引進技術向自主創新轉變。同時,大力提高企業之間的組織化程度,加快構建產業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湖南省 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蔣新祺在三一重工考察
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威重化機、安淳國際、中鐵五新重工等特種設備制造企業是湖南裝備制造業的骨干企業,也是全國特種設備制造業的龍頭。為使他們得到持續快速發展,湖南省質監局安排專門力量指導、督促他們建立健全制造質量保證體系,完善質量保證體系文件,并督促有效運轉。督促、幫助他們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派出檢驗技術人員駐廠進行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打造“湖南制造”信譽。引導、指導企業采取實施名牌戰略、改善售后服務等措施,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國際國內競爭力。“隨著建筑市場起重機械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施工升降機供不應求,湖南省質監局積極主動上門服務,指導幫助中聯重科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完成施工升降機制造增項行政許可,為企業搶得了商機。”中聯重科總裁助理萬鈞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