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打壓整車壓榨 自主零部件舉步維艱
2011-09-05 13:51 吳玉峰
自主零部件“尋親難”
針對整車企業與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關系,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前秘書長滕伯樂提出了“航空母艦”和“聯合艦隊”的概念。他認為,航空母艦代表整車企業,聯合艦隊代表著各個給整車企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航空母艦要想能夠正常行駛,就非常需要聯合艦隊的供給。然而,當外資的“航空母艦”+“聯合艦隊”在我國汽車市場上自由馳騁的時候,我國的“航空母艦”和“聯合艦隊”的關系卻一直不融洽,難以協同作戰。
程彰,曾在一家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工作多年,對汽車設計、制造、采購、質量等各項業務有一定掌握。迫于生活的壓力,選擇了跳槽。很快,一家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向其拋出了橄欖枝。雖然對這家企業不是很了解,但對方開出的薪資條件基本滿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很快就到這家企業上了班。
然而,這家企業并沒有讓他去做他更擅長的質量工作,而是把他放在了銷售崗位上。原因很簡單,這家企業想進入他之前所在的那家整車企業的配套體系,這也是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常常采用的方式。雖然對銷售并不熟悉,但他決定要接受這次挑戰。
幾天后,程彰了解到現在的公司稱得上是國內知名輕合金生產企業,年銷量在國內位列前茅,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此前更側重出口。公司老板認為汽車行業比較有前景,所以打算進入汽車行業。程彰說:“在汽車行業工作多年,我知道輕量化是全球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公司恰好是做這一方面的,并且當時在國內能做鎂合金骨架的就這一家。
從銷售收入數據來看,當時公司應能進入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前200強,具有一定實力。所以,當時覺得公司為老東家配套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畢竟之前在老東家那里干得還算不錯,積累了很多人脈。程彰在費了一些周折之后,老東家的采購主管人員同意給他個機會。
這就算是申請通過了,正式提交供貨申請及申請通過是汽車零部件企業敲開整車廠大門的第一關。由于很多整車廠的配套體系不僅相對固定,而且還存在著很多“替補”。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恐怕連第一關都過不去。
之后,程彰開始和老東家的技術部門、采購部門進行拉鋸式的談判、溝通,也就是第二關。程彰說:“當時幾乎每天都要電話聯系、約時間見面、協調公司的技術人員去商談等等,從來沒想到這個工作這么費勁,來來回回折騰了半年多時間,終于確定了一個零部件的技術協議。”
還沒來得及興奮,新的問題就來了。
在對所供產品價格進行商務談判時,老東家的價格壓得實在是太低,公司很難承受。經過公司內部再三討論后,公司總經理最終拍板決定,接受這一意向價格。
“但實際上真的是賠本賺吆喝,如果公司沒有足夠實力,如果公司沒有進一步想擴大配套的計劃,打死也不會接受這個價格的。老東家這一點確實很過分,零部件企業在整車企業面前,根本就沒有平等地位可言,特別是新進入的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程彰有些不滿地表示,“更不公平的是,對具有外資背景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老東家則是另一種態度。往往是主動邀請人家供貨,但人家卻不怎么搭理。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由于出身不好,天生就被歧視。”
不管怎么樣,第三關過去了,毫無贏利可能的項目最終還是開展了。程彰一面協調著公司與老東家的開發計劃,一面又去開拓新的市場,希望能為老東家做更多的配套。經過再三努力,程彰又為公司拿到了其它幾個零部件產品的供貨機會。而最先確定的那個零部件,經過開發、提供樣件、試裝、市場驗證等各個環節之后,實現了正式供貨。這也意味著,公司真正進入了老東家的配套體系。
程彰說:“當時確實很興奮,但我也知道,這個項目是賺不到錢的。”于是,程彰開始著手確定幾個主銷車型的某些零部件的供貨可能性。最后,終于又確定了一個大扶手項目。因為也有經驗了,前期的申請工作進展得還算順利。但也就是在這時候,公司的開發能力不到位的問題開始顯現,產品的結構設計不能滿足老東家的要求。
之后,好不容易勉強過關,但商務價格談判又卡殼了。然而,更備受打擊的是,原來一直支持自己的總經理被調離,主管汽車零部件業務的副總經理也因此而辭職,新來的總經理卻因為40萬模具費用的投入而猶豫不決……種種問題堆積在一起。最后,樣件交付時間超期了一個月,公司仍未交付,該項目就這樣流產了。
對此,程彰十分失望。“這個項目到最后沒有成功,對我的打擊很大,在經過了前面大量而復雜的準備工作之后,好不容易拿到一個銷量大而且有一定利潤的零部件,最后卻因為40萬的模具費投入而停掉,令人十分痛惜。再后來,新來的總經理忙于調整公司組織機構,汽車新產品開發業務逐漸受到冷落。”一時間,從前的東奔西跑的繁忙日子,就忽然停了下來,心里空落落的,他也不得不考慮后路了。
上下游關系不太和諧
對于公司為何不能順利發展汽車零部件業務,程彰總結為以下幾點:
1、汽車零部件行業是一個前期投入很大,但短期內不能立刻得到回報的需要長期積累、經營的行業。無論是新進入者還是老面孔,研發實力非常重要。
2、在當前情況下,汽車零部件企業全體員工必須要有很強的質量意識。為整車企業配套,雖然價格很重要,但質量更為重要,質量具有最終的否決權。
如果質量水平較高,整車企業愿意降低姿態,提高供貨價格。
3、生存和發展始終是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兩條路,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而言。
正如老板常說的,“我首先考慮的是,我手下這上千人的吃飯問題”。
4、整車企業應該給汽車零部件企業一定的支持,如果汽車零部件企業活不好,那么,最終受影響的還有整車企業。
整車企業過于重視成本的特點,使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可能與整車企業展開舒服的合作;從某種程度上講,整車企業的質量成本理念,是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可能發展壯大的最根本原因。
5、人員、項目穩定問題,有時候關鍵人物的更換,直接影響到項目的發展。
實際上,程彰所在的企業是目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典型代表,該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整個行業的普遍問題。生存和發展,其實都是“生”的問題。因為在過去的兩年中,汽車市場整體表現良好。整車企業活得不錯,汽車零部件企業也跟著沾光。但自進入今年以來,整車市場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特別是支持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自主品牌整車企業遭受了極大的打擊。因此,相對應的是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將面臨著“死”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要在生存和發展中作出選擇。
選擇生存,有些只是一種茍延殘喘的生存,只是短暫地延期壽命。選擇發展,如果不利,可能會立即死去;如果成功,將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目前,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和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是很難互信的。自主品牌整車企業為了更好地生存,必須要發展高端產品。但往往不會選擇已經成熟的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同步開發,而是選擇有供貨意愿的外資汽車零部件企業。而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為了以防萬一,也不會將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中,“在一顆樹上吊死”,會積極謀求為其它整車企業供貨。因此,在這種互不信任之下,雙方往往會簽訂一些協議,確定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但在特殊情況下,協議只是一紙空文。一位零部件企業老總坦言,“一些本土零部件企業沒有被外資零部件企業擠垮,卻先被所謂的戰略合作伙伴擠垮了。”
中國汽車報曾在2005年刊出過一篇文章:《零部件企業歷數部分整車廠“七宗罪”》,即:無視零部件企業的知識產權,轉嫁開發風險,不為模具“買單”,任意壓價,回款慢,要貨急,推行“霸王條款”,抵車等。這種“父子”式的整零關系現象的存在,致使我國中小零部件企業普遍處于規模小,產出成本高,生產工藝滯后,產品競爭力差的狀態,根本無法進行產品研發,工藝改進、設備更新等,久而久之,使之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從而影響了整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然而,時至今日,這種關系并無太大變化。
實際上,能幫助自主品牌整車企業的只有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但整車企業似乎并不待見這個朋友,而零部件企業似乎也不忠心于整車企業。這種不能共同發展的上下游配套關系,從根本上嚴重制約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上一篇:高端工業鋁材需要另尋出路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化妝水果”會傷人 消費者購買需謹慎
- 2電動自行車的“政策磨合期”
- 3自主品牌汽車實力不夠 銷量持續下滑
- 4尷尬的午餐消費 快餐依舊成上班族首選
- 5自主汽車品牌遲滯不前 只因汽配研發力低下
- 6“傷不起”的淘寶購物 淘寶維權難成消費者保
- 7紅酒乾坤 中國人到底懂不懂紅酒文化
- 8電動自行車“禁止令” 利益背后的博弈
- 9通貨膨脹來了 何處安放我的錢
- 10惠普世界”第一高”科普中心及環境監測數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