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汪仲元
國內三家奶制品企業的“性早熟”無間道由于公安機關的介入而暫時告一段落,真相至今不為公眾所知。在網絡和坊間流傳得云山霧罩的種種所謂“內情”已經成了類似娛樂八卦的茶余飯后談資。
博弈中,三家各執一詞,商戰漸漸變味成了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又慢慢腐爛成了一攤爛賬。或許真的有真相,但對于很多依舊不敢再嘗試國產奶粉的普通消費者來說,真相存在與否,究竟為何,已經不重要了。
事件過程十分復雜,在此不作回顧。奇怪的是,在此次事件中,絕大多數注意力都被一幕幕詰責與反駁,揭露與反揭露所吸引。而作為企業衣食父母的消費者的聲音卻很少被提及。
說句實話,在很多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就和國產奶粉說拜拜的人心里,純粹是把該事件當做一出鬧劇。國內企業的“商戰”,早已司空見慣,這既不是打得最好看的,也不是牽涉面最廣的,就連激烈程度也不過爾爾,隨便買份晚報,讓人腎上腺素升高,腦細胞批量死亡的事多得很。
關注?看看而已。而另一些實實在在擔憂的人們,卻還是那些仍在為國產奶粉買單的消費者。已被證實的三聚氰胺和未被證實的“性早熟”事件,早已將人們可憐的信心和安全感摧殘殆盡,現在再來這么一出,誰輸誰贏,誰好誰壞并不重要,大家最關心的恐怕還是國產奶業互博的“秀”何時方休。
消費者們的心思,交戰三方恐怕是無暇顧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把戲玩得正酣,誰都想借機搶占地盤,打壓對手。
殊不知,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老話卻是黃雀背后的終極彈弓。三家對手正如鎖在一起火燒赤壁中曹軍的鐵甲戰船,還在你擠我我擠你地搶奪泊位,殊不知,對面火借東風,正橫江而來,而這把火正是誠信缺失和經營策略偏差引發的。
近年來,國內奶業巨頭最為看重的是對優質奶源地的爭奪和市場份額的擠占,包括廣告和宣傳的攻勢。巨大的成本消耗在消費者看不見或者虛無縹緲的地方。實事做了多少,不得而知。
商業手段的成熟本是好事,但多高的武功就要有多高的武德做底子,否則極容易走火入魔。面對迅速成長,快速被瓜分,又高速進入戰國時代的中國奶業市場,“早熟”的變成了商業斗爭手段,而急需確立的市場規則和誠信體制卻很“晚熟”,甚至還嫩得發青。
期望國內奶業巨頭吸取事件的種種教訓恐怕在短期之內難以實現,但愿各家能把用于惡斗的精力分一點到提高產品品質,恢復消費者的信心,建立企業誠信度方面就善莫大焉了。
后三聚氰胺時代的洋奶粉正在借機迅速擴大市場份額,民族企業面臨外敵,實在不該如此。本已失地,再又丟城。步步退守中還不忘演出鬧劇自娛。又化用莊子名言(白話):“人生有限,斗爭無限,將有限的人生投入到無限的斗爭中去,危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