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河南法制報報道:“學校怕生源流失,竟蒙騙家長,原本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評卷時,把分數打得高高的。”昨日,一名自稱是某私立學校教師的女子,撥通了南陽市工商局和當地媒體聯辦的“揭秘行業潛規則”欄目電話,揭露民辦學校的一些內幕。
這名女教師自述——
我2005年從某師院畢業后,看到我市私立學校招聘教師,就到學校考察,后感覺學校環境、師資等各方面都不錯,就應聘到該校教初中語文。學校期中考試時,我們一個年級的班主任找到我說,他和我換班監考,并示意監考時別盯那么嚴。我當時很吃驚:那學生抄襲不管嗎?同事見我不入道,就點撥我說:“學生成績上不去,到時我們工資就會受影響。”我恍然大悟,雖然覺得這么做太誤人子弟,良心上過不去,但同事們都這么做,我如果不入流的話,以后還怎么在學校里混?
在隨后幾年的教學中,我也逐漸學會了一些“潛規則”:考試中,學生抄襲時監考老師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考試時,無原則地延長考試時間,讓學生不留空題;改卷子的時候,只打叉,不扣分或少扣分,即使家長拿著卷子,也看不出問題所在。
在這些“潛規則”的指導下,學生們在校競賽、考試成績都“不錯”。看到學生在學校取得的進步,家長自然會由衷地覺得:慕名而來,選擇這所學校真是選對了,孩子成績的提高是鐵證如山啊。這些“潛規則”的執行,得到的是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無盡的感謝和尊敬。
在學生平時的考試分數上弄虛作假,一旦遇到高考、中考,教學水平自然會有露餡兒的一天。但別擔心,學校還有一套做法:每年學校都會花高價,以補助優秀貧困生等名義,從其他學校挖來一部分尖子生裝門面。
3年多來,我身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民辦學校從事神圣的教育事業,心中裝著無數渴望成才的家長無盡的期望,然而每每夜深人靜時,我想想在“潛規則”壓力下為包裝學校、蒙騙家長而做的這些事,就覺得良心不安,覺得自己是個齷齪的人,我甚至想放棄這一行業了。看到南陽市工商局和媒體聯辦的“揭秘行業潛規則”欄目,我思量再三, 決定拿起電話,講出我知道的這些秘密,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和少許安慰。
12315受理群眾舉報中心主任周小雅說: 公辦院校是有學校就有學生,而民辦院校則是生源關乎自身生存命脈,有了學生才能保住學校的發展。鼓勵和促進民辦學校發展,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但同時還應注意民辦教育的監督機制,加大對教學業務、教學質量的考評,使民辦學校步入正確的軌道,僅靠國家政策扶持、教育部門監督指導、民辦學校端正辦學思想是不夠的,更需要整個社會給予重視,為民辦學校提供支持和鼓勵,并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
■記者手記
記者調查了解到,近年來,一些私立學校、私人幼兒園為擴大生源,以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往往夸大宣傳招生,入校后在教學質量、食宿等方面都大打折扣,糊弄家長,這已成為 這個行業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希望有關部門再出重拳,對私立教育這些現象進行嚴厲打擊。
今年“3·15”
打破行業“潛規則”
據悉,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的年主題為“消費與發展”。
所謂“消費與發展”,就是要樹立“消費與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理念,改善消費市場環境,拉動生活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開展“消費與發展”年主題活動的主旨是:宣傳消費政策,推進消費維權,提高消費信心,構建消費和諧,促進經濟發展。密切關注消費維權領域的熱點、疑點、難點問題,及時研究解決關系消費者權益的最直接、最現實、最突出的問題,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服務。
省消費者協會秘書長陶成川表示,今年省消協將圍繞年主題開展一系列打破行業“潛規則”的活動,比如向讀者征集各行各業的“潛規則”,由專家學者分析成因,向社會發出消費警示,共尋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