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邴文晶 李瑞鋒 本刊記者 王黎明
9月4日,當潘亮趕到黑龍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商職)校門時,天剛微微亮。懷揣著對大學的夢想,今年高中畢業的他從黑龍江海倫來到這里。在導員的帶領下,他交完學費后,又被導員帶著辦理學校一卡通,導員告訴潘,以后考勤、吃飯、上課等都得用這個,不辦不行。于是,潘亮交了300元錢。辦完后,潘亮才明白,原來導員讓自己辦理的是中國電信的翼機通業務。
“我原來有手機號,辦理翼機通后,還得換號、換手機,太不方便了,而且每月19元的包月費,對我來說太高了!”潘亮告訴記者,自己來自農村,家里惟一經濟收入就是種地,5000元的學費對家里來說已經是一筆很大的數字,可現在還要花費300元辦理翼機通。
除潘亮外,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陸續接到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以下簡稱農職)和黑龍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部分學生的投訴,稱這兩所學校在組織新生報到時,強迫學生辦理中國電信的“翼機通”業務,不但換手機號,還要換手機,不辦理就上不了學,在學校內不能吃飯、洗澡、去圖書館等等。
8月26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來到農職所在地黑龍江牡丹江。農職學生李曉明告訴記者,在2010年開學報到時,學院領導要求每位同學必須辦理電信公司的手機卡和購買手機一部,他作為一名學生本身就沒有經濟來源,學費還是親朋好友給湊的,吃飯還得節省著吃,更別說買手機了!那只不過是他的夢想。可如今學院領導通知說必須辦理電信手機卡和購買電信手機,要不然不讓上課。
李曉明告訴記者,學校不但要求學生都辦理此項業務,老師也不例外。據他了解,到8月24日,已有60位老師辦理了此業務(購買電信手機卡和手機)。
和學生一樣,被迫辦理翼機通業務的老師也是滿腹怨言。
農職的一名王姓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學期開學前,學校就通知了老師們換手機,如果不換老師上班不能考勤,干其他的工作也需要用手機支付,我感覺是在強迫我們,自己的手機號用了很多年了,現在換號僅通知親朋好友這一項,就是不小的開支,再說根本沒有必要換。
學生和老師的怨言并不能阻止這兩所學校強力推行翼機通的決心,相反,學校還把辦理這項業務放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甚至與教師的考核聯系在一起。
據學生告訴記者,8月24日,農職校長辦公室還在綜合辦公樓電子屏幕上發出通知,通知內容如下:
“為全面建設信息化、數字化校園,滿足學院國家示范建設進展要求,經學院黨委研究決定,與中國電信牡丹江分公司合作共建校園翼機通平臺系統,為切實做好此項工作,學院要求學院各部門和全院師生(含離退休職工)積極配合中國電信牡丹江分公司開展工作,積極推進校園翼機通適配手機,力爭在本月底完成學院手機更換工作,此項工作各部門務必認真組織,全面推進,此項工作完成情況,學院將記入各部門年終績效考核中。”
無獨有偶,在商職,“關于辦理電信校園翼機通”的通知專門下發到各班主任處。具體內容如下:由中國電信投資建設的學院翼機通平臺系統即將在9月初開始啟動,為方便08/09屆學生的辦理,現以班為單位進行統計上報,上報方式見后附表樣,并收取學生300元費用,由電信公司統一辦理并分配號碼。
因該業務涉及到學院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09屆學生應全部辦理,08屆學生采取自愿方式,辦理該業務的08屆學生畢業時手機仍由學生使用,只需將射頻卡在電信校園營業廳更換為普通卡即可。
據這兩所學校學生告訴記者,之前學校都在使用一張白色電話卡似的磁卡來在校園里刷卡,吃飯、洗澡、去圖書館,也就是說學生在學校的刷卡行為都可以通過這一張學校免費發放的白卡來實現,那么既然目前的白卡能夠滿足校園的數字化管理,為什么校方還會不遺余力地讓老師和學生們來辦理中國電信的業務呢?
黑龍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院長孫萬良(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首先學校沒有強迫學生非要辦理,另外,任何一個企業投入都是要有回報的,企業肯定會有一些引導,這很正常,我覺得可以理解,我相信肯定會有一些學生是需要的。在被問到,作為學校,是以學生為重還是以投資方為重時,孫回答道:當然是以學生為中心,但是,人家(中國電信)投資方做這樣一項業務,對提升學校的數字化教研都是有好處的,所以也要保護投資方利益。
記者調查發現,最近一段時間高校學生被強迫辦理電信卡的事情屢屢被媒體曝光。有學者指出,高校是培養人才,教書育人之地,是塑造學生價值觀的象牙塔,電信企業這種非正當競爭,種種不正常現象對尚未踏入社會的學子來說傷害是非常大的,這是最讓人痛心的地方。高校得到了經濟利益,失去的卻是學生的信任,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價值取向也會受到不良影響,這恐怕與教書育人理念相差甚遠。
有分析人士指出,電信運營商之所以如此力度在校園推廣此事,還是利益使然。
據記者了解,一位電信高官在公眾場合表示,電信今年口號是“打破頭也要進校園”。根據中國電信最新官方資料顯示,目前電信已和800多所學校簽署協議推廣“翼機通”。“按照電信和學校的協議,在學生畢業之前,不能使用其他運營商的手機和卡號。那么三年、四年下來,電信將是多大一筆收入?”一業內人士分析說,這里邊不包括超出月租的通話費、游戲費等費用,學生大多是外地,長途話費多,有些學生愛玩游戲,這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一句話:學生將成為電信和高校的“搖錢樹”。
北京金朔律師事務所張學明律師告訴記者,牡丹江這兩所學校的做法不僅剝奪了學生的自行選擇權,而且還強制學生必須辦理翼機通業務,這樣的行為完全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因此,應予以糾正。
國家顯然也注意到了此不正常現象。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9月9日表示,高校強制學生購買指定手機和號碼是不合理的,當地教育部門應該查證后要求高校糾正這種做法。
續梅表示,如果高校是為了方便學生,在學生自愿的原則下,可以提供相關服務,但是絕不能強制消費。
她強調,就一些地區的高校要求學生購買指定手機和號碼一事,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進行查證,如果情況屬實,要求高校糾正這種做法,對于并非自愿消費的學生,應給予退款。
對此,電信卡記者專門采訪了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辛寶忠。他表示,兩所學校的這種做法有些欠妥,學校應該給予學生更寬泛的選擇,把幾家通信運營商同時擺在學生面前供學生自由選擇,接下來教育廳將調查此事,如果事實存在將責令校方停止這種事情的繼續發生。
盡管教育部有要求,黑龍江省教育廳也表示將調查此事,但截至記者發稿,包括潘亮在內的被強迫辦卡的學生,還是不知道去哪里才能退掉自己手中的電信卡,他們期待著解決方案盡快出臺。
(文中當事學生為化名)
相關鏈接:
多地高校存在“被買手機”現象
山西:山西臨汾聯通公司與臨汾職業技術學院聯手在該校推出一種聯通手機卡。該卡與學校的多功能卡捆綁,可以使用該卡在食堂吃飯,還能做宿舍門卡、圖書館借閱卡。如果不辦該卡,將在校園里“寸步難行”。
江西: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大批新生報到時接到了“不買手機沒法吃飯”、“不買手機無法接收學校重要通知”、“不買手機不能分班、不能住宿”等口頭通知。學生反映,新生入學程序單中第一項就是“住宿安排、領取宿舍鑰匙及一卡通手機”,沒想到剛進大學校門就“被消費”了。
甘肅:蘭州電子工業學校免費發手機,還送200元話費,但該校明確通知強調:如果個人購置其他號碼,在一卡式刷卡系統中不能正常刷卡,將會造成工作、學習、生活等諸多不便,由此造成的損失,該院將概不負責。
浙江: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新生手冊中說,新生入學后交100元從班主任那里領取一部手機,以后飯費、圖書館借書、門禁識別都要用手機代替,這個手機是以后校園生活的“必備工具”,而且實習期的學校通知、聯系都發到這個號碼。
山東:山東杏林學院等幾所民辦高校和運營商聯合給新生配手機,可以在食堂、水房刷卡消費。學生反映,說是免費贈機卻扣了50元錢。而且打一會電話就發燙,電池換了好幾塊,有的同學領取當天就壞了。不僅如此,有些手機無法正常刷卡外,有時還會出現相鄰兩個刷卡機同時刷卡的混刷現象。而且,一卡通手機規定在校期間必須持續在網,放假回家不用每月照扣19元。學生對此怨言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