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記者陸敏)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49分報道,耗資上百億的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即將于10月1號開園,然而有市民反映,部分已建成的建筑近期竟遭到拆除。事后西安大明宮保護改造辦公室主任周冰回應稱,大明宮遺址公園為了適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需要,而進行了景觀調整,屬于搬移,而不是拆除。大明宮里發生了什么,究竟是官方所謂的“搬移”,還是網友所說的“拆除”?對大明宮而言,為申遺而付出的調整成本到底有多高?
紀大爺家住大明宮遺址公園東面的一個小區,他說,公園還沒建好,卻有好幾個地方已經開始拆除。

被拆后只剩下兩個崇明門雕塑(中廣網記者陸敏 攝)

被裹起來的崇明門雕塑(中廣網記者陸敏攝)
拆個雕塑28萬
紀大爺:這么大的工程,開玩笑呢么?拿著錢玩呢么?老百姓咋知道啥理由呢,光知道蓋了一年了。
公園南面的崇明門,廣場中央立著兩個被塑料紙包起來的雕塑,透過塑料紙的縫隙可以看到,里面是鐵銹色的鋼板,鋼板中間是一面紅色的城門,紀大爺說,這種鐵銹色的鋼板是從德國進口的,這樣的雕塑本來有5個,現在拆得只剩下兩個。
紀大爺:光拆一下,人家拆裝的公司要給他28萬,人家還不答應。大噸位的吊車才能拆,把它一節一節吊起來。鋼板看著銹不嘰嘰的,說就要這個銹,這是從外國進口的鋼板。就要這個顏色,看上去年代久遠。

市民反映,被拆宮殿之前的規模是和圖中宮殿類似的鋼結構(中廣網記者陸敏攝)
張大媽:拆了,全拆了
正在廣場上遛彎的張大媽指著西面不遠處的一座鋼架結構說,那是紫宸殿,它旁邊的一座宮殿也被拆了,好不容易焊成了幾層樓高的鋼架,說拆就拆了。
張大媽:就是那邊和這一樣的,拆了,全拆了,一根都不剩。用了多少鋼材呀,全是鋼筋,光人工在那里焊得多長時間呀,還要做、還要焊。搭的那些架子,這兩天架子還沒拆呢。今天我從那里過,看的亂的那些磚頭,我心想拆了,一會兒真拆了。這個公園只要不下雨我幾乎天天來,沒有一天不來的,這個公園我看的,我都氣的肚子都能炸。

丹陛望月廣場(中廣網記者陸敏攝)

丹陛望月廣場上被揭起的雕花石刻(中廣網記者陸敏攝)
一千多萬的雕花石板揭了 領導說:不好看
沿著太液池一路向西,在丹陛望月廣場的斜坡上,七八個建筑工人正在鋪石磚。一位姓孫的工人說,之前地上鋪的是大塊石板,鋪好后,工人又在上面雕了花紋,整體做了一朵花的造型,差不多得花了1000萬,這幾天全被揭了下來。換成了小塊的石磚。說起為什么要重新鋪小塊的石磚,這位工人笑了笑,說,前幾天來了幾位領導視察,說不好看。
工人:都拆了。
記者:空地的坡花了1000多萬,一個坡怎么能花這么多錢呢?
工人:上面都是雕塑,領導來了說不好看,整個就給揭了。誰知道哪個部門領導。

將于10月1號開園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內仍有大量垃圾未清理(中廣網記者陸敏攝)

將于10月1號開園的大明宮遺址公園內仍有大量垃圾未清理(中廣網記者陸敏攝)
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辦公室主任周冰回應,大明宮遺址保護改造項目是國家“十一五”大遺址保護的重點工程,也是“絲綢之路”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所做的調整,是為了符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要求。
周冰:有群眾也有專家提出有個別的構筑物不太符合申遺要求,希望把這些東西搬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進行表現,我們覺得搬移會更好。
關于市民看到的三處景觀被拆除的現象,周冰給出的答復是,不是“拆除”,而是“搬移”,不會造成資產損失。然而,對于三處景觀搬移后的位置,周冰卻拒絕給出明確答案。建筑工地一直都對外開放的大明宮遺址公園,這時候卻留下了一個謎。
周冰: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三個東西都在搬遷中,搬到哪里,開園之日一定公諸于世,留一個懸念。
記者:現在沒辦法說嗎?
周冰:我告訴你的是,它已經搬到了適當的地方,正在施工,等開園那一天,你就能看到它。只有38天了,38天后,你就能看到謎底。
那么,這次調整的成本又有多高呢?周冰表示,他不知道這次景觀調整的成本是多少,他們只考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展示需要。
周冰:我沒有得到這個報告,我不知道搬移用了多少錢,工程沒有進入決算。
記者:做景觀調整的時候沒有進行成本評估嗎?
周冰:這是展示需要,就像大明宮遺址保護一樣,如果我們要詳細算賬的話,拆遷和建設很難做下來。如果文物保護需要,我們投的多少都是應該。
記者:無論怎么說,當時做景觀調整的時候,還是沒有考慮過成本的?
周冰:搬移成本我真不知道。
申遺究竟是為了什么?為了申遺是不是就可以不計成本?古城西安究竟是怎樣看待這樣一個遺址公園的投入產出?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