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適齡高考生的數量進入了大幅下降的歷史拐點,對形勢變化估計嚴重不足、長期處于低層次辦學狀態、靠大量招收計劃外學生維持生存的中國民辦高校,2009年普遍出現了計劃外招生人數較往年大幅下降40-50%的現象,紛紛陷入了生存的困境。處于北京和天津交界處的廊坊東方大學城,曾經輝煌一時,而今卻陷入校舍半數閑置的悲慘境地。
2010年,那些處于低質量辦學狀態,靠虛假宣傳和傳銷式招生來維持生存和發展的民辦高校,市場空間越來越小。據統計,201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較2009年下降了約70萬人,而普通高校卻在2009年的招生規模的基礎上擴招了約30萬人,同時高考復讀人數仍然居高不下,出國留學市場日益火爆,高中生在經濟危機困境下對大學畢業后的就業前景預期比較悲觀,出現大量放棄高考求學深造的現象。于是感覺到“狼來了”、意識到“寒冬臨近”的民辦高校,不惜使出渾身解數,進行最后的垂死掙扎。一批類似陜西育才專修學院、北京吉利大學、山東海天軟件工程專修學院的民辦高校,用盡一切手段,在招生工作中瘋狂行騙。
騙局之一:牢牢抓住抓學生和家長“求學是為了就業”的心理,進行虛假就業宣傳和承諾。
以下是北京吉利大學在國內多家知名媒體公布的畢業生就業率數據。引用一段媒體報道:“在北京吉利大學,就業早就不再是學生擔心的問題。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按照學校的創新培養模式--訂單教育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由北京市教委統計的數據表明,北京吉利大學畢業生 2004-2008年的就業率分別為99.63%、99.77%、99.87%、99.91%、99.91%,名列北京高校前列。‘入學就意味著就業’如同這句辦學口號 ,北京吉利大學的畢業生在市場上成了‘香餑餑’。”——如此之高的就業率真是讓人看的心驚肉跳,坐臥不寧。2010年9月2日《焦點訪談》 所報道的湖北孝感學院98%的就業率與北京吉利大學這組數據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見怪不怪了。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通過到大學讀書學習一技之長,畢業時順利找到一份工作來維持生活,已成為廣大家長和學生的美好期盼。深諳此道的民辦高校便不惜一切手段,無限夸大宣傳 “聯合辦學”和“訂單教育”,用通過關系單位簽訂的虛假“委托掊養協議”作為招生道具,在入學時與學生簽訂根本無法執行的“入學就業協議”,以此來騙取家長和學生信任。更有甚者,個別學校不惜一切代價,想方設法打通必要關系,借助中央權威媒體進行就業新聞炒作,之后“連續四年就業率超過98%”的新聞聯播畫面截圖,就堂而皇之地印在該校鋪天蓋地、瘋狂發放的數百萬份招生簡章上。而在眾多民辦高校頗有吸引力的就業率數字的背后,卻是大量學生“被就業”的事實。
北京吉利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一位河南鄭州籍的畢業生告訴記者,在畢業時,學校班主任都要求畢業生畢業前,必需給學校提供用人單位蓋章的就業證明,否則就不給學生發放畢業證書。為了拿到畢業證,班里好多同學被迫無奈,忙著求親戚托朋友找用人單位開具已經就業了的假證明。有時為圖方便,學生提供給學校的一份就業證明上會同時把十幾個同學的名字都列進去。更有甚者,在北京吉利大學所在地北京市六環外的昌平區馬池口鎮北小營村,住著一批明目張膽、專門給學生刻假公章、做假就業證明和假畢業證書的無業游民。據當地村民說,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吉利大學的圍墻以及吉利大學學生情侶遍地群居的北小營村的房屋墻壁上粘貼制證的小廣告,幫吉利大學的學生辦假證,生意居然非常紅火。而學校正是依據學生提供的這種“就業證明”,匯總計算出高就業率數字,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學校“強大的就業后盾與人才培養質量”,并大張旗鼓地通過一切渠道和途徑向社會各界進行無限宣傳,恨不得讓“地球人都知道”!
據了解,北京市、江蘇省、重慶市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門早有明確規定,民辦高校招生不得進行就業承諾,學生的就業率表述要準確規范,不得夸大其詞,不得使用“第一”、“最”、“唯一”、“一流”等詞語,不得有“入學就簽訂就業協議”、“100%就業”、“畢業后保證推薦工作”、“月薪不低于XX元”之類的承諾。看來,民辦高校高調對外宣傳的就業率也該好好地被擠擠水份了。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對民辦高校虛構的就業率也并非一無所知,關鍵在于相關主管部門是否有真正的監督、檢查的措施和渠道?或許正義的社會公眾媒體的輿論監督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民辦高校虛高就業率的“擠奶工”。
騙局之二:膽大妄為,擅自更改學校名稱,變換辦學性質和辦學層次。
山東省教育主管部門近期發現,全省有38所民辦高校的招生簡章未經審批機關審核備案,就擅自向社會進行虛假宣傳。另外還有7所民辦高校,隨意更改學校名稱,將校名中的“專修”、“培訓”字眼取掉,改為本科院校校名,進行誤導性宣傳。其中青島福彩藝術專修學院改為“青島福彩藝術學院”,青島文海管理技術培訓學院改為“青島文海管理技術學院”、山東海天軟件工程專修學院改為“山東海天軟件工程學院”。教育行業竟然出現這種膽大妄為的做法,著實令人大吃一驚!為此,山東省教育主管部門專門發文,對違規招生宣傳的50所民辦高校在全國進行通報。
身處北京、本應該對全國民辦高校起著良好表率作用的首都民辦高校,竟也大量存在類似的嚴重違規招生行為。北京吉利大學利用高職專科的統招院校資格作為外衣,自2005年開始,就擅自違規設立了幾十個“311”專業,以“本科”名義面向全國瘋狂招生。在每年的6、7、8三個月,吉利大學通過購買高考學生名單的方式,大批量地向全國各地的考生“派發”這種“本科”錄取通知書。據說,還曾經出現過七旬老太和北京市教育部門的領導,“被報名”后,收到吉利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的荒誕之事。北京民辦教育協會相關人員表示,吉利大學只是民辦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該校自行設立的“311本科”專業都未經國家審批,這些“本科”學生在畢業時拿到吉利大學發放的畢業證,國家根本就不承認。四年時間學生花費10余萬元的學習生活費用,最后換來的竟然是一張國家根本就不承認的假“本科”畢業證,形同廢紙!
此外,北京卓達經濟管理研修學院、北京珠寶首飾研修學院、北京社會函授大學等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也刻意回避學校的“非學歷”性質,對于本校自設的非學歷專業以“本科、專科”的名義進行虛假招生宣傳。如此惡劣的欺騙行徑,真是令人發指!為平民憤,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對以北京吉利大學為首的25所民辦高校,在全國進行通報,社會媒體也以《吉利大學高價“本科”原來沒學歷,畢業前同學少一半》、《北京吉利大學等25所民辦高校違規招生被通報》為題進行了報道,以此反復提醒全國考生和家長不要上當受騙。
最近,記者走訪了北京吉利大學遍布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山東省、吉林省等地的“賓館招生辦”。該校張成杰、李艷芬、韓可升、李天峰、楊波等招生老師仍然“態度熱情、語氣肯定”地對學生和家長保證,該校招收的所有“本科”專業國家均承認學歷,其中工商管理、投資理財、汽車應用技術、新聞采編與制作、模特藝術、高端商務與管理、國際物流與采購供應管理、計算機網絡工程、動畫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等專業都是重點推薦的“本科”專業。該校官方招生咨詢電話和官方招生網站“樂語”咨詢系統相關人員的回答口徑,與駐外地招生老師的說法也完全一致,于是記者最后決定到北京吉利大學校內探個究竟。按該校招生簡章上印制的“北京中關村昌平科技園”的地址,記者在昌平科技園里繞來繞去,饒了近三個小時,幾乎走遍了科技園里的每條道路,都沒有發現吉利大學所在。后來經過反復打聽,才終于在北京市六環外的昌平區馬池口鎮北小營村,找到這所“傳說中消費奢華的貴族學校”。在位于該校南門口辦公樓三層的招生處,接待老師陳曉梅同樣再三保證,該校發放的所有“本科”畢業證國家都承認。在經過簡單咨詢之后,陳老師就立即讓學生模樣的工作人員,給記者打印了正面印有“北京吉利大學”燙金字和該校圖書館,背面蓋有“北京吉利大學”公章以及“本校是教育部批準的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普通高等學校”條形章,歸屬該校法政學院“經濟法律事務”專業的錄取通知書,連同印制精美、封面醒目地印有大大的“錄取通知書”字樣的信封,一同交給了記者!原來,得到吉利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盡然如此容易、簡單、快速,沒有任何門檻和審核!由此看來,在違規行為被通報之后,北京吉利大學的“本科”招生工作仍在大張旗鼓地進行著,絲毫沒有悔過改正之意,其違規招生的做法絕對屬于學校集體行為!記者對此不由地發出深思,該校領導對于北京市的通報處罰置之不理,其頂風作浪的“雄心豹膽”究竟源于何處?
騙局之三:篡改 “自主招生”概念,虛簽“聯合辦學”協議和“委托培養”協議,制造“校企聯合辦學,產學高度結合”的騙局。
為了掩蓋自身實力不足、資格不夠的“心虛”,部分民辦高校用盡心思,傍上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院校給自己“壯膽”。只要某一方面能沾上一丁點邊,學校便膽敢“拿著雞毛當令箭”,把這種也許拐了十幾個彎的關聯之處進行大肆宣傳。用這些學校領導在“傳銷保險式”招生培訓現場講的話就是“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陜西育才專修學院以“聯合辦學”為招牌,讓招生老師用“第四軍醫大學委托培養”本科學生的名義,將大量學生騙至學校。中途卻給學生發放“第二軍醫大學”的學生證。學生畢業時,一百多位學生中堅持留下來完成學業的剩余86名學生拿到手里的竟然是“湖南中醫大學”的專科畢業證!而這些畢業證是競然是通過中介機構辦來的!!學校在給這些學生辦證時,竟然還向每位學生收取了數千元的辦證費用!!!后來這些畢業證又被證實是假的!!!!騙局一環套一環,一波幾折,讓人心驚肉跳。在某些環節上,竟然有湖北、湖南省的數個市級人事局參與了“聯合委培”,而地方主管機構至今在此事的處理工作上久拖不決。專門報道此事的《五年20萬換來假畢業證》一文讓讀者半天沒有緩過神來,如噎在喉啊!原來,在民辦高校招生這條黑色的利益鏈上,“聯合辦學、委托培養”竟然變得如此復雜詭異。
自行虛構“自主招生”資格,也正在慢慢變成某些民辦高校的招生“新概念,新手法”。據北京方正軟件學院劉老師介紹,目前北京民辦高校中只有方正軟件學院和北京匯佳職業學院具有自主招生資格。而在北京吉利大學河南開封、河南洛陽、河南鄭州、山西太原、山西運城、山西大同、安徽合肥、安徽滁州、山東濟寧、山東濰坊、河北唐山、河北邯鄲、江蘇徐州、吉林長春、四川成都等多地的“賓館招生辦”,記者看到在大量對外散發的《北京吉利大學2010年高職單考單招報考指南》、《北京吉利大學2010年藝術類招生專業報考指南》、《北京吉利大學2010年藝術類招生簡章》、《北京吉利大學文化手冊》等多種招生宣傳資料上,都赫然印有“自主招生”類別以及大量的“四年制本科”和“三年制專科”“自主招生”專業及具體的專業介紹。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出具了[京教民(2010)5號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北京市民辦學校2010年秋季招生政策的通告》、[京教民(2010)6號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做好本市民辦普通高校和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2010年秋季招生工作的通知》以及[京教民(2010)2號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做好2010-2011年本市民辦高校招生簡章和廣告備案工作的通知》三份文件都強有力地說明,吉利大學并不具備“自主招生”資格。原來,這一切又是精心策劃的騙局。
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民辦高校招生簡章審核備案工作的劉老師表示,這些文件分別在2010年3月12日和6月7日發文,并郵寄給了相關學校,同時在北京市教委的官方網站上均有電子公示,吉利大學這些“自主招生”的簡章未經審核備案,就擅自開展虛假招生宣傳工作,該校的做法涉嫌違規招生。不知吉利大學的辦學者如何向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各界以及全國報考了吉利大學“自主招生”專業的考生和家長們作出解釋?而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又將如何對這種膽大包天的違規行為作出新的處罰?讓我們拭目以待!
也許,“類似吉利大學們”的民辦高校還有很多很多;也許,以上的這些招生騙局僅僅是民辦高校的招生黑幕之“冰山一角”;也許,民辦高校近乎瘋狂的招生背后還有許多不可告人的“驚天內幕”……記者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越來越多的“深水之冰”將會一步一步地浮出水面,露出其真實的“猙獰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