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偷換臺灣屏”事件使外資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專家與媒體對洋品牌的聲討也越來越強烈。但與市場上沸沸揚揚的議論所不同的是,三星、LG、索尼等洋品牌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沉默,這愈發耐人尋味。但據了解,為應對市場的各方質疑,有些洋品牌已悄然制定了應對措施。
■ 專家質疑引發信任危機
就在外資品牌以價格戰在國慶市場大獲成功時,不少業內專家對其降價產品的品質提出了質疑。有專家尖銳地指出,外資品牌的價格下降是以品質為代價的,臺灣地區平板制造企業就傳出LG、索尼、三星等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采用的液晶屏多為代工,導致屏幕質量下降消息。在選購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面對外資高端品牌降價自然趨之若鶩,但這種營銷方式卻有失國際品牌形象,存在誤導消費者之嫌。
■ 夏普發放“出身證明”
據“全球液晶老大”夏普的內部人士透露,為避免再次出現此類情況,夏普將從本月起,在每一臺采用日本龜山工廠生產屏幕的液晶電視上標識“日本龜山ASV液晶屏”字樣。這位人士強調說:“37英寸以上各系列夏普液晶電視全部是采用龜山工廠生產的液晶屏幕。”在被問到37英寸以下電視是否也會標明出處時,這位人士只是表示,37英寸以下的電視有其他工廠生產,所以暫不會標明出處。他再次強調說,就算沒有標明出處,夏普所采用的也都是自產屏。
夏普是這次事件中第一家被指有“偷換臺灣屏”嫌疑的外資企業,據各大賣場的統計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夏普的銷售情況不盡如人意。一直以“畫質、色彩、層次等方面領先于液晶行業”的夏普液晶電視受節前被曝“偷換臺灣屏”的影響,銷售額跌出前五。
■ 消費者反應不一
與夏普的遭遇不盡相同的是,節后同樣被曝出采用臺灣屏“以次充好”的三星、LG、索尼等外資品牌的銷售情況卻沒受太大影響。在剛過去的雙休日,一位在賣場準備購買液晶電視的王先生表示,雖然知道有消息說外資品牌有“偷梁換柱”的嫌疑,但也不會排斥對外資品牌的選購。他認為,夏普此舉是必要的,畢竟做到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是企業的責任。對于選購液晶電視,還是要看具體產品的功能、價位以及外觀,最重要的是此品牌的售后服務是否到位。另據蘇寧電器北京分公司市場部一位負責人介紹,在黃金周之后的兩個雙休日里,由于國產品牌加大了優惠力度,銷售情況較國慶期間有所改善,而外資品牌受“偷換臺灣屏”事件的影響似乎不大,所以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的銷量比例基本保持在5:5左右。
但也有消費者表示憤慨,認為外資品牌有欺騙消費者的嫌疑。一位消費者林先生表示:“這就是所謂的‘店大欺客’。夏普現在決定標明出處意義不大,我對外資品牌已喪失信任,比如索尼,在我國出現的信任問題還少嗎?我不會購買外資品牌,而且現在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在品質上的差距越來越小,根本無需多花冤枉錢在一些無用的功能與外觀設計上。”
■ 國內廠商改變競爭思路
“價格戰”一度曾使國產平板電視廠商占領了較大的市場份額,但同樣也是因為“價格戰”,使國產廠商們失去了在這個國慶市場上絕對唱響的機會。競爭手段的互用與雷同,標志著中外彩電的同臺競技已上升到白熱化階段。對此,各國產廠商均表示以后不會依靠價格戰這種單一的營銷策略,關鍵還是需要加強技術與創新能力,這樣才是重新占領市場的制勝法寶。
當被問及對此次外資品牌的“偷換臺灣屏”事件以及對夏普的挽救措施有何看法時,廈華新聞發言人魏自力表示:“其實我們并不關注這次事件的原委,但這次黃金周市場外資品牌的降價風波提醒我們,國內彩電市場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營銷、技術、產業鏈變革,國內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趨向于技術推進,外資注重價格等本土營銷策略的應用,在這個新的競爭平臺中,國內彩電要獲得更強大、持續的競爭力,必須未雨綢繆,在產業鏈協作、技術開發和創新等基礎環節積極做好迎戰準備。”(鐘靖)
相關鏈接
專家曝:洋品牌靠偷換臺灣屏成平板贏家
10月16日,針對有媒體報道的“國產彩電巨頭黃金周集體敗走麥城”,知名家電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家電課題組負責人陸刃波卻拋出了一個驚人的看法:部分外資企業是以降低品質為代價,突換臺灣屏幕,降價偷襲十一消費,才暫時贏得市場份額。
部分洋品牌改用臺灣屏
此前,有報道稱,“根據國美、蘇寧、大中三巨頭出臺的黃金周銷售統計,以三星、LG為代表的外資彩電巨頭出乎意料地成為贏家:不僅躋身第一陣營,而且將國產彩電擠兌得很慘”。
此消息出爐后引起業內震撼和高度關注。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家電課題組負責人陸刃波給新浪科技專門發來文章分析為三個原因。
陸刃波表示,根據渠道商的統計分析,中外彩電市場份額與“五一”黃金周的形勢發生了逆轉,在部分大中城市外資平板電視產品銷售額名列前茅。
首先,平板電視的消費群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市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較高,外資品牌影響力較大。
其次,價格成了此次外資品牌的制勝手段。黃金周期間外資產品價格突然下降,部分產品幾乎接近國產品牌,一舉確立了此次銷售大捷。
陸刃波在文章中特意透露了一個內幕,隨后在電話中再次確認了該消息,其表示,對于洋品牌大捷,“深究其因,應該注意外資品牌的價格下降也是以品質為代價的,是由于突換臺灣的顯示屏才造成有降價空間”。
他說,“臺灣平板制造企業就傳出LG,索尼,三星等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應用屏幕多為其代工,屏幕質量有所下降。在選購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面對外資高端品牌降價自然趨之若鶩,但這種營銷方式卻有失形象,存在誤導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