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市場上保健酒的種類突然增多。虎骨保健酒、豹鞭保健酒、鹿茸保健酒……有些品牌保健酒的宣傳詞聽起來也很神奇———能治療腎虛、陽痿、脫發……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所謂含有名貴中藥成分的保健酒,批發價每瓶僅10元左右,就連廠家人員也說不清里面到底含有多少名貴成分。
記者暗訪:廠家說不清虎骨酒成分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市內部分酒類市場,發現各類保健酒琳瑯滿目。除了含虎骨、豹鞭、人參、首烏等的保健酒外,有些商家還推出了竹葉保健酒、螞蟻保健酒、銀杏保健酒……批發價格每瓶從幾元錢到幾十元錢不等。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部門的規定,保健酒明確劃歸保健食品類,應取得“國食健字”號方可入市,但記者發現部分保健酒并未標注“國食健字”號。
在經十西路一處酒水批發市場內,批發商李先生向記者推銷一種虎骨保健酒:“現在這種酒很好賣,批發價每瓶只有7元,但零售價每瓶能賣到50元。這種保健酒能壯陽、治療腎虛。春節前,不少人買了作為禮物送人。”
記者看到,這種虎骨保健酒產地為福建,外包裝異常精美,但配料表上只寫有“虎骨、純糧食酒”,并未標注虎骨的含量。
記者隨后致電這種虎骨酒的生產廠家:“這種虎骨酒是怎樣制作的,每瓶含多少虎骨成分?”一位自稱是副總經理的男子說:“虎骨酒就是用老虎的骨頭泡的酒唄,至于每瓶酒里含多少虎骨成分,誰能說得清楚。”
記者隨后查閱法規獲悉,根據《國務院關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通知》[國發(1993)39號]等文件,對于含有虎骨成分的藥品及保健品,自1993年5月29日我國不再允許生產。
3日,記者再次撥打該副總經理的電話提出質疑。對方稱:“雖叫虎骨酒,但有些成分我們也說不清,反正能跟老虎沾上邊,這酒喝了也沒壞處。再說了,拿絕產的東西去送人,豈不是更場面。”
執法人員:保健酒宣傳不能提“療效”
對于保健酒市場目前的現狀,我市一家大型白酒企業的釀酒專家張建介紹,保健酒對選材和加工工藝的水平要求很高,目前保健酒品種雖多,但質量參差不齊。保健什么?是以什么原材料來保健的?具有什么有效成分?適合什么人群飲用?表述模糊,定位不清,特別是產品的名稱奇異,更有脫離實際濫用歷史文化作為依托的宣傳,使得消費者迷惑不解。
張建還指出,保健酒迄今尚未制定國家標準,也未見統一的行業標準,大部分是企業自行制定的企標。在這些企標中,有的因應用了白酒作酒基,就靠白酒標準;有的原料、生產方法近于露酒,就依照露酒標準。保健酒因沒有產品標準,審批渠道不同,難免出現對產品質量評定不統一的現象,由此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對此,食品藥品監督執法人員提醒消費者,按國家規定,食品、保健品在廣告宣傳時嚴禁使用“治療”、“療效”等字樣,消費者對此類宣傳不要輕信。另外張建建議,質監、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應針對保健酒建立專業檢測機制和檢測標準,盡早出臺保健酒的市場準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