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從16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蜂產品質量安全論壇上獲悉,《蜂蜜》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一年多來,國內市場制售假蜂蜜產品的現象已得到初步遏制,但仍有一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蜂蜜產品在坑害消費者。
去年以來,各地制售假蜂蜜的問題不時見諸報端,不合格蜂蜜產品也屢次出現在各地食品安全主管部門發布的下架食品名單中。今年4月份,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辦公室公布的4批次共12個不合格食品中,蜂蜜產品占了一半。5月份下架的26種食品中,有8種蜂蜜產品不合格,高居下架食品首位。據業內專家介紹,下架蜂蜜產品均為C-4植物糖不合格,這意味著蜂蜜里添加了植物糖或果萄糖漿之類物質,屬于假蜂蜜。
據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高茂林介紹,全國蜂產品整體質量安全水平較高,但少數企業和產品相關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一些規模較小、生產管理混亂、質量安全意識淡薄的企業,利用相關標準、市場監管的空隙,制假售假,非法牟利。2006年底,中國蜂產品協會對21個省市94個廠家181個蜂蜜樣品進行的質量調查顯示,抽樣合格率為70%以上,高于歷年的抽查合格水平。
《蜂蜜》強制性國家標準起草人之一的李子健等建議,應進一步規范蜂蜜及蜂蜜制品行業的發展,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的市場監督檢查力度,并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將制售假蜂蜜的企業逐出市場,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蜂蜜產品。
據了解,目前國內蜂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達到2000多個,其中年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0多個,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10余個。多年來,我國蜜蜂飼養量、蜂產品生產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