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三鹿死了,但三鹿的“后事”還未了,三年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創傷”再次搬到臺面上。
日前,中國乳協官方網站通報了一份總額達11.1億的嬰幼兒奶粉事件賠償金使用情況。通報顯示,支付受害的患兒一次性賠償金以及患兒急性治療期的醫療費、隨診費,共9.1億元
據記者了解,11.1億元共有22家入乳企分擔,除三鹿之外,蒙牛、伊利、光明乳業都在其中。
前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當初這22家乳企各自賠償多少是“吵架吵出來的”,并且當時已經破產的三鹿根本沒有賠償能力,是由市政府代償。
吵架吵出來的賠償金?
2008年年底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氨事件,讓眾多乳業飽受挫折。
中國乳協介紹,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以后,中國乳協協調有關責任企業出資籌集了總額11.1億元的嬰幼兒奶粉事件賠償金。
兩年前,一筆總額為11.1億元的賠償金,由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牽頭,22家企業籌集,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代為管理的三聚氰胺賠償金啟動。
“當時關于賠償的原則、各企業具體分擔多少數額,乳業協會內部定了四條原則。第一,檢測含三聚氰胺數量有多少;第二,各個企業銷量數量多少等項賠償原則,但這本身就是一筆糊涂賬。”一個乳業知情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我說知,11.1億元共有22家乳企分擔,其中三鹿拿了9億,其余2億由21家企業共同分擔,折算到各個企業是很小的一筆數據。”前中國奶業協會理事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候表示。
其中各涉及企業的財報中也有顯示賠償情況。
據年報數據整理顯示,蒙牛乳業2008年年報顯示,2008年12月,公司持有50%的合營公司內蒙古蒙牛阿拉乳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向醫療補償基金作出合共人民幣997萬元的供款。伊利股份2008年年報顯示,其支付的嬰幼兒奶粉賠償基金款為4463.33萬元。光明乳業年報顯示,其2008年支付的嬰幼兒奶粉患兒基金為404.71萬元。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時發布的招股書顯示,其委托中國乳協做出相關的補償已支付6120萬元。圣元國際2009年年報中披露,公司已經向中國乳協出資230萬美元來解決現有和潛在的索賠。
“其實當時每家具體出多少,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是吵架吵出來的結果,本身沒有科學性、合理性,當時主要是應急、穩定用的。”上述知情人士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候吐露。
三鹿賠償費用從何而來?
據了解,賠償金用途有兩個:第一,設立2億元醫療賠償基金,用于報銷患兒急性治療終結后、年滿18歲之前可能出現相關疾病發生的醫療費用。第二,用于發放患兒一次性賠償金以及支付患兒急性治療期的醫療費、隨診費,共9.1億元。
“從公布的賬目來看,乳協公布的賬目有些不具體,如22家出資籌集了11.1億元 ,并沒有說明具體企業出資的明細及出資標準,關于9.1億元中也未具體說明一次性賠償金、醫療費、隨診費的金額。”上海市李國機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愛文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出質疑。
據乳協會稱,截至2010年底,已有271869名患兒家長領取了一次性賠償金,由于信息不準確或不完整查找不到,目前還有極少部分患兒家長沒有領取一次性賠償金。按照規定,2013年2月底之前,患兒家長隨時可以在當地領取,逾期仍不領取的,剩余賠償金將用于醫療賠償基金。
“據我所知,賠償的標準是患兒輕的賠償2000元、嚴重的賠償6萬元、死亡的賠償20萬元。但這個標準到底是怎么衡量的沒有明確說法。”上述知情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他同時表示:“按照當時衛生部公布的數據是29萬多人,那么這意味著還有2萬多人沒獲得賠償,剩下的錢只有2億,夠不夠賠償還是個問題。但據我所知,其他乳企不會再掏錢了。”
“據我所知,當時三鹿已經破產沒有錢了,出資的9億是河北政府抵押大樓出的這個錢(9億)。”上述乳業知情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6月8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河北石家莊市政府有關部門,并未得到明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