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記者 姜雪麗) 國家質檢總局18日發布的大米產品專項抽查結果顯示,近兩成大米產品質量不合格,產品抽樣合格率為81.1%。
為進一步提高大米產品質量,促進大米行業健康發展,春節前夕,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對部分“年貨”食品進行了國家監督專項抽查。
其中,大米產品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上海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80家生產企業的180種產品。
抽查結果表明,一是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大型企業的產品質量較好,中小型企業的產品質量存在一些問題。二是農藥殘留、重金屬、黃曲霉毒素B1等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項目全部符合標準要求。
抽查中發現的主要質量問題有:部分產品水分超標,大米水分超標,會影響大米的口感,而且容易在貯存過程中發生霉變,使大米的保存時間縮短。此外,有部分產品標簽標注不規范,主要是未標注質量等級、保質期、生產日期等。
抽查中質量較差的產品有湖南岳陽洞庭湖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洞庭湖晚秈米、江西高安市禮港制米廠生產的晚秈米和湖北仙桃市毛場順發米廠生產的中晚秈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