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沈昀) 廣東省碘鹽覆蓋率全國倒數第四!與此同時,廣東省一直是私鹽的重災區,一些不法商販利用工業鹽制造假冒食鹽屢禁不止。昨日,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耀忠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分析了廣東省私鹽泛濫的現狀與對策。
朱耀忠介紹,廣東省目前的執法人員僅有200人左右,執法力量嚴重不足,而且也缺乏執法依據。而食鹽與工業鹽差價懸殊是導致私鹽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朱耀忠對記者算了一筆賬:工業鹽從北京鹽廠運到廣東每噸的價格是300元—400元,而如果這些工業鹽被制成小包裝的食鹽銷售,每噸的價格則高達2600元。廣東還有一個自身特殊的原因,沿海的一些居民祖祖輩輩都習慣吃沒有加碘的海鹽,在碘鹽覆蓋率比較低的粵東、粵西尤其明顯。
朱耀忠表示,去年廣東省的碘鹽覆蓋率為85%,碘鹽覆蓋率已經是全國倒數第四,形勢不容樂觀。現階段的核心內容就是努力消除碘缺乏病,因此食鹽專營的制度不會改變,“現階段外省一些鹽業市場引進競爭者的做法并不適合廣東,短期內不會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