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9日,家住長沙縣路口鎮的雷先生向本報記者投訴,自己買到的鹽津鋪子紫蘇酸棗,在保質期內、未開封,居然發霉、長蟲了。他說,“發現產品有問題后,我致電湖南鹽津鋪子,他們的工作人員居然說要我自己去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看應該怎么賠償”。更讓雷先生意想不到的是,“鹽津鋪子不但產品質量差,而且售后服務差。”
據了解,湖南鹽津鋪子近年來雖發展迅速,但是也成為了各地工商、質監部門“黑名單”的常客。記者統計,僅2009年,湖南鹽津鋪子已先后被工商等監督部門查處,并3次上質量“黑名單”。
消費者:
未開封產品內驚現活蟲
夏先生回憶,自己10月初在長沙縣路口鎮供銷社內買了20元湖南鹽津鋪子的產品,回家后發現其中2包紫蘇酸棗有問題,“一包明顯發霉了,另外一包是里面有蟲子,想起里面那條蟲子還在動就惡心”。
隨后,消費者夏先生致電湖南鹽津鋪子公司問個究竟。而夏先生稱湖南鹽津鋪子公司工作人員的態度讓自己無法接受,“在我說明情況后,他們的工作人員居然說了句讓我意想不到的話‘你自己去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看應該怎么賠償’”。夏先生聽了這個說辭當即就發火了,產品的問題擺在那里,他們有什么理由用這樣的態度對待消費者。同時,湖南鹽津鋪子公司工作人員向夏先生解釋,公司早就發現這批產品存在問題,已經派員工將產品召回。
經過協商,該工作人員電話中表示愿意賠償夏先生10包紫蘇酸棗。而消費者夏先生表示自己要不要這些賠償無所謂,首先自己不會再購買湖南鹽津鋪子的產品了,同時他向湖南鹽津鋪子公司提出了兩個要求,“在自己網站上說明哪個批次存在問題,并將產品召回;在新聞媒體上公布自己哪個批次出了問題,通知商家下柜。”
夏先生的兩個要求當即被湖南鹽津鋪子公司工作人員拒絕,“他們公司的意思是我想怎么樣,隨便我,反正不會搭理我。”
無奈之下,消費者夏先生將買到鹽津鋪子“問題產品”拍成照片,10月14日發到了湖南當地幾個新聞網站,引發了網民對鹽津鋪子近年來因質量問題頻上“黑名單”的熱議。
網友:
鹽津鋪子已成“黑名單”常客
有網友指出,湖南鹽津鋪子公司雖然近年來增長速度快,但是質量問題一直讓人擔憂。
在一位網友提示下,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湖南鹽津鋪子公司因質量問題,已成為“黑名單”上的常客。大致原因表現為,甜蜜素和胭脂紅超標;問題產品主要集中出現在“滿口香青青豆”、“玫瑰花”、“正宗口味姜”、“金梅姜絲”、“鹽津桃片”等幾個產品中。
2007年底,有媒體報道江西省廣豐縣祝先生投訴自己6歲大的女兒因吃了湖南鹽津鋪子食品公司生產的滿口香青青豆后出現高燒抽筋、嘔吐腹瀉的癥狀,并重度昏迷多時,醫院一度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后經過醫院搶救才保住小命。
據廣豐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事后對湖南鹽津鋪子食品公司生產的滿口香青青豆進行抽樣檢測。檢測結果為“酸價、過氧化值不符合GB19300-2003衛生要求,檢驗為不合格。爾后,廣豐縣工商局對該產品進行了封存。而在此過程中,投訴人祝先生稱,“由于高燒致使腦損傷等后遺癥還需要大量的治療費用,可湖南鹽津鋪子食品公司卻不愿意承擔責任”。
據統計,至記者發稿時為止,2009年湖南鹽津鋪子食品有限公司因質量問題,已先后被3家職能部門曝光:2009年5月岳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測公告,“鹽津鋪子”金梅姜絲不合格;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發布2009年第1號公告蜜餞類食品衛生監督抽檢不合格名單中鹽津鋪子玫瑰花(130克/袋)不合格;長沙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09年二季度檢驗檢測不合格生產經營企業公示名單中鹽津鋪子金梅姜不合格。
據悉,湖南鹽津鋪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公司,坐落于瀏陽生物醫藥工業園,該公司目前擁有“鹽津鋪子”、“滿口香”兩大系列品牌。
廠家:
原因系新員工失誤問題產品已召回
網絡上的質疑馬上引起了湖南鹽津鋪子公司的關注。
就夏先生投訴的情況,湖南鹽津鋪子食品有限公司于10月16日針對夏先生的發帖作出了如下回復:“接到該消費者投訴后,我公司營銷中心、生產中心和品控部相關負責人立即對紫蘇酸棗生蟲的問題進行質量分析。經查明,該批次為紫蘇酸棗出現個別生蟲、長霉的原因為:1、紫蘇酸棗產品所用紫蘇為天然農產品,其在采摘、收購時本身含有部分活的蟲卵,肉眼很難辨別與挑選;2、生產此批產品時,當班老員工因事請假,由新進員工代班進行產品殺菌工序,因操作不熟練,可能導致蟲卵未殺死,其在合適的條件下孵化成蟲或蛹;3、為保證食品安全,公司嚴格控制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可能對該產品的保質期有一定的影響。根據以上分析,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我公司已于2009年10月13日下發召回該批產品通知。同時,公司決定:1、責令生產部門積極進行整改,加強對新進員工的培訓;2、責令技術人員改進產品加工工藝,在保證食品添加劑安全使用和產品保質期的前提下,調整產品配料。”
10月29日,湖南鹽津鋪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先生在電話采訪中向《法制周報》記者表示,對于夏先生的投訴,公司售后部已經在湖南紅網上做出公開回復,夏先生的投訴已經在兩個月前就處理好了,“如果說處理好了仍到你們那里投訴的話,這個消費者心態有問題,想敲詐”。
同時,張先生表示,甜蜜素超標的問題也并非媒體報道的那樣,很多事情被放大了,實際上公司已經花巨資與湖南省農科院聯手解決這個技術問題了。
消費者:
“鹽津鋪子公司的解釋前后矛盾”
對于湖南鹽津鋪子公司的解釋,消費者夏先生當即提出了質疑,“在網站回復的內容與對我的解釋前后矛盾,分明是在撒謊!”。夏先生表示,當時湖南鹽津鋪子公司工作人員給自己解釋是早已發現這批產品存在問題,并下令召回。也就是說在我買到“問題產品”之前,湖南鹽津鋪子公司就發現自己這個批次產品存在問題。而在網站上的解釋透露出的信息表明又是在消費者投訴后,他們調查才發現這批產品存在問題的,明顯存在前后矛盾。
本報記者還接到了一些其他消費者的投訴,其中一位王先生表示“湖南鹽津鋪子公司每次出問題就拿新員工操作不當來推脫,已經成為了他們推卸責任的慣用伎倆,2007年10月的那次被長沙市工商局曝光甜蜜素超標后,就是稱‘當天當班的新員工因操作失誤所致’。為什么他們的新員工老是出錯呢?是巧合還是托詞,我想他們自己最清楚。”
在消費者王先生的提示下,記者了解到確實在2007年10月8日,長沙市工商局公布的第二、三季度商品質量監測結果中,標稱湖南鹽津鋪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正宗口味姜,因所含甜蜜素不合格,也名列其中。有報道稱,“遠在香港的鹽津鋪子總部看到相關報道后,當天就向湖南鹽津鋪子發出嚴厲指示,要求一定要查清楚問題出在哪里,給消費者一個交代,并杜絕再出現質量問題。”
正如王先生所稱,湖南鹽津鋪子對此次上“黑名單”對媒體的公開解釋為,“通過調查生產記錄得知,該批次產品系其一聯營分公司生產,主要是當天當班的新員工因操作失誤所致”。同時,報道還稱,查清原因后,該公司立即組織全公司管理層以及生產員工召開質量管理大會,強調全員質量意識;同時向所有經銷商發出通知,立即召回當天所產批次問題產品,并全部予以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