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逐漸轉熱,酸梅湯越來越受歡迎。可最近不少市民發現,市場上售賣的正廣和牌酸梅湯飲料卻有兩種包裝,到底是產品升級換包裝了,還是其中有一種涉嫌造假呢?
近日,南京市質監局在接到舉報后進行了調查,發現南京市場上的正廣和牌酸梅湯飲料確實有兩種包裝,其中一種是有瓶蓋的包裝得到梅林正廣和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天象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象公司)的認定,屬于正品;另一種沒有瓶蓋的包裝則未得到認定。
天象稱中揚生產假貨
“夏天正是飲料的暢銷期,涉嫌假冒的飲料可能會影響市民的健康。”南京市質監局稽查處處長周原介紹說,接到舉報后,該局第一時間聯系了正廣和酸梅湯的生產廠家——上海天象飲料有限公司。天象方面隨即委托其銷售業務員唐永全來到南京配合調查。
沒有瓶蓋的正廣和牌酸梅湯飲料來自揚州中揚食品有限公司。唐永全說,2010年以前,天象公司曾經委托中揚公司生產過兩批以上的正廣和酸梅湯飲料,進入2010年以后再沒有委托生產,而且這種委托只是口頭的,并沒有書面材料。此外,天象公司還一直在委托中揚公司生產沖調類的產品,“至今是正常有效的。”
周原告訴記者,他們已多次聯系上海梅林正廣和集團以及天象公司,并做了詳細的筆錄,對方明確表示中揚公司在生產假冒的酸梅湯飲料,而位于江寧上坊的南京志信行批發部就是中揚公司在南京的總批售點。而據唐永全的筆錄,天象公司生產的正廣和牌酸梅湯飲料在南京的授權經銷商是南京娟子食品貿易有限公司,“僅此一家,是南京區域總代。”
140箱飲料被異地查封
前天上午10點左右,記者隨同南京市質監局稽查處聯合江寧分局來到南京志信行批發部。
“我們賣的肯定不是假的,生產的地方不一樣所以包裝也不一樣了。”對于質監局的突擊檢查,批發部老板袁女士堅稱其店里的正廣和牌酸梅湯飲料沒有問題。質監的工作人員現場拿著兩種包裝的酸梅湯作對比,發現兩者在字體大小、保質期的標注、聯系方式、產品名稱等方面都不同,但最明顯的不同還是有無瓶蓋。
“中揚是梅林正廣和的合作單位,怎么會有問題呢?我一直從他們家進貨。”其間,袁女士不斷給中揚公司的負責人打電話,要求他們證明貨沒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到,用膠帶密封的酸梅湯飲料包裝箱上寫著“梅林正廣和集團·上海天象飲料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趙高路962號;電話139×××××777。”包裝箱上的膠帶上寫著“揚州中揚食品有限公司。”
記者撥打這個電話卻發現,這并不是天象公司的電話,而是中揚公司的法人代表袁鎖定的電話。而此前被天象公司認可的有瓶蓋的包裝上,留下的是上海的固定電話。工作人員在該批發部一共找出了140箱涉嫌假冒的正廣和牌酸梅湯飲料,隨后將這些飲料搬離現場異地封存。
中揚稱均從天象進貨
當天下午,記者和質監的工作人員冒雨趕到了揚州江都。“我們只生產正廣和固體飲料,從沒生產過正廣和酸梅湯飲料。”在揚州江都市丁溝鎮的中揚公司里,該公司的法人代表袁鎖定肯定地表示,他只是經銷正廣和酸梅湯飲料,并且都是從天象公司進的貨。
袁鎖定表示,他們一直和梅林正廣和集團有合作,幫他們生產固體飲料,“南京志信行確實是從中揚公司進的貨,但是我們從來都沒生產過正廣和酸梅湯飲料。”對于唐永全所說的曾經委托過中揚公司生產過2批以上的正廣和酸梅湯飲料,他同樣予以否認。
然而,當質監工作人員要求其出示進貨票據時,袁鎖定卻表示,“進貨的票據我這沒有,我一般在發貨單上簽個字,就讓他們帶回了。”隨后,在質監工作人員的強烈要求下,袁鎖定拿出了中揚公司與天象公司之間的協議,上面寫著“上海天象飲料有限公司委托揚州中揚食品有限公司袁鎖定代理銷售正廣和品牌酸梅湯(250ml),期限: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事情真相還有待調查
在中揚公司的廠房里,機器都被蓋著,似乎已經很久沒有用過,但還是能聞到一股酸酸的味道。中揚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那可能是酸梅粉的味道,他們之前生產過固體飲料酸梅粉。質監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場沒發現生產液體飲料的機器。而記者在其營業執照上也發現,中揚公司的確不具備生產液體飲料的資質。
按袁鎖定所說,既然貨不是中揚公司生產的,是從天象公司進的,那天象公司的唐永全為什么不承認,反而認定“中揚公司生產的所有正廣和酸梅湯飲料與我公司沒有任何關系,完全屬于假冒我公司的產品”?這場由天象公司掀起的“打假風暴”的目的是什么?
“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可能是梅林正廣和集團和經銷商之間出現了一些矛盾。”對于質監工作人員提出的一系列疑問,袁鎖定如此解釋。對此,周原表示,他們下一步將與天象公司聯系,確認各方所說的內容是否屬實,以查清沒有瓶蓋的酸梅湯包裝的具體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