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記者 馬巾坷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稱,日前有市場調查數據顯示,純配方奶粉喂養的比例超過純母乳喂養,位居第一,而在新生兒“第一口奶”的爭奪戰中,外資品牌違規促銷問題突出。
報道稱,該調查數據是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支持下,由北京艾索兒童市場咨詢公司共同開展的2010中國母乳喂養暨母乳代用品市場調查。該項調查從2010年6月7日開始截至7月15日,并通過12923份網上調查問卷展開。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喂養比例不足五成。有36.2%是母乳加配方奶混合喂養;配方奶喂養的比例則接近15%。對于6個月到1歲間的嬰兒,繼續母乳喂養比例下降到45%以下;配方奶喂養的比例超過25%。對于年齡超過1歲的嬰幼兒,繼續母乳喂養比例降至35%以下;配方奶喂養的比例則超過45%,已超過母乳喂養比例。
該調查結果除了反映上述問題外,外資品牌奶粉違規促銷行為也很突出。醫院、超市、賣場和孕嬰用品專賣店,成為母乳代用品促銷的“重災區”。
中消協消費指導部副主任張德志表示,國際和國內相繼出臺了各種規定,明令禁止奶粉違規促銷行為。如規定禁止奶粉商在醫院的推銷活動;禁止生產者和銷售者以提供樣品、贈品、減價特價等方式促銷母乳代用品;嬰兒喂養資料不可以美化母乳代用品的使用;母乳代用品包裝標簽上,應用醒目的文字標有“母乳喂養優越性”的說明語;不得印有嬰兒圖片,不得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類似的名詞。此外,如果奶粉公司要進行捐贈,可以有公司的名稱和標志,但不可以有奶粉、奶瓶、奶嘴等的標志。
但商家仍不遺余力的免費贈送試用奶粉,其實這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商機。專家表示,因為嬰兒的第一口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以后的口味。
報道還稱,從走訪的北京20幾家商場、超市和一些孕嬰用品專賣店后發現,盡管有規定稱新生嬰兒第一階段配方奶粉不能進行打折促銷,但部分超市工作人員透露,如果買得多,6個月以下的嬰兒奶粉的促銷、降價、打折和送贈品的活動比較普遍。
上述調查數據結果顯示,消費者反映在醫院保健機構違規宣傳、利用醫護人員推銷代售產品的品牌中,美贊臣、貝因美、雅培和惠氏分別被26%左右的被調查者提及,有超過15%的人提到圣元和雀巢。
而被高比例提及的外資品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其品牌生產標準和市場行為一直遵循監管部門對企業的規定和要求。公司將會對此進行調查和了解,如果真出現上述報告中提到的市場促銷違規行為,企業一定會對此整改,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美贊臣對外事務部也回應表示,調查中所反映狀況多為賣場商家行為,不過公司會繼續進行了解、核實。
對于奶粉違規促銷的現狀,專家指出,國內嬰幼兒市場潛力巨大,高昂的利潤、違規處罰過輕都是導致一些企業的違規屢禁不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