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某欄目一篇有關植物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報道引起了各方關注,也令不少消費者因此產生“奶油”恐慌。昨天,記者在大連幾家超市和蛋糕店附近采訪了數位消費者,不少消費者表示已獲悉“氫化油”的危害并將少吃或不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消費者 一知半解
昨天下午,記者走訪大連多家大超市發現,面包、蛋糕、餅干、薯片、曲奇、蛋黃派甚至巧克力等食品的配料表上,幾乎都標注著“食用植物油”、“起酥油”、“食用氫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氫化油”等,但都沒有標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記者在某面包店門口看到消費者很多,面對記者的問詢,幾位消費者表示知道面包和蛋糕等食品中含有氫化油,但具體有什么危害也是半知半解,而且已經習慣了面包加咖啡的吃法,不可能改變,不過以后會盡量少吃甚至不吃黃油和奶油。
從事食品行業多年的馬女士說,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恰到好處的話,對人體的危險并不大,但是現在部分食品企業為迎合消費者的口味,制作的一些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有可能超標。她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標準,來保證消費者的健康。
食品企業 爭表清白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不少食品企業爭相“表清白”,表示自己生產的食品不含反式脂肪酸或者低于限量。
記者登錄某品牌蛋糕店的網站,看到了“黑天鵝蛋糕,不含植脂奶油的蛋糕”等字樣,商家強調所有蛋糕使用的都是大黃油和動物奶油。
另據了解,目前中國銷售的咖啡伴侶及奶茶中普遍使用的奶精都含有植脂末,植物油經過氫化作用可以避免油脂被氧化,從而保障和維持最佳品質。針對此事,某大品牌咖啡書面回應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個體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應超過總膳食攝入能量的1%,而該品牌咖啡承諾所提供的產品使消費者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限量。
面對食品企業的爭相表清白,消費者是將信將疑。
業內專家 提倡注明反式脂肪酸含量
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近日對媒體表示,氫化油并不能和反式脂肪酸完全畫等號。因為同一類食品中生產使用的油脂不同,生產工藝不同,反式脂肪酸含量也不同。經過工藝改進的氫化植物油,可以降低甚至不含反式脂肪酸。食品企業應加快生產工藝改進,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提倡食品企業標識營養標簽,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我國早已開始關注反式脂肪酸問題,目前我國每天人均反式脂肪酸食用量在0.6克左右,屬于安全范疇。目前,反式脂肪酸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正在展開。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專家告訴記者,氫化油在奶油味的食品中用量較多,由于天然的奶油貴,不少食品企業采用的都是人造奶油。生日蛋糕大多加的是氫化油,大部分標注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就是含有氫化油的,氫化油也是咖啡伴侶中的植脂末的主要配料。市民在購買食品時應養成看標簽的習慣,如果食品標簽的配料表上注有氫化植物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樣,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那意味著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氫化油中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約在20%~30%之間,反式脂肪酸會影響到人體正常的脂肪代謝。為了健康著想,人造奶油應盡量少吃。 見習記者譚紅霞
瑪氏在英減少使用反式脂肪酸
一些食品巨頭開始在西方國家“悄悄行動”,減少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使用量。記者獲悉,擁有德芙、彩虹糖及士力架等多個糖果品牌的瑪氏集團,從今年9月起已開始在英國修改配方,據悉新配方相比之前的老配方將會減少約15%的反式脂肪酸。據外電報道,瑪氏投入了1000萬歐元的研發費用和4萬多個小時的研發時間最終得出新配方。利用這一配方,瑪氏在不改變其產品口味的前提下,使其產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使用量比行業前25家巧克力品牌的平均水平低35%~45%。
記者獲悉,瑪氏公司近年曾在中國全面推行產品包裝使用營養標簽的措施,但有關減少反式脂肪酸使用量的營養措施,目前還未推行到中國市場。 本報綜合消息
哪些食品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其最常見于速溶咖啡伴侶、奶精之中,以及蛋糕、餅干、雪糕、方便面、餅干、酥皮面包、薯片等食品中。
■名詞解釋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擔心存在于動物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對心臟帶來威脅,植物油又有高溫不穩定及無法長時間儲存等問題,科學家就利用氫化的過程,將液態植物油改變為固態,反式脂肪酸在此過程中產生。據了解,不飽和脂肪酸氫化時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占8%~70%,而牛奶、乳制品、牛肉和羊肉脂肪中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占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