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不信,在實際生活中能有如此荒謬的事情。
你講的是“童話”吧!
同學的話:兄弟!我是看你人對,才給你講這些掏心窩的話。你怎么可以不相信我呢?你要怎樣才能相信我呢?
作者發言:你就給我講點實際的例子吧!
同學的話:你知道王二麻子是怎么發家的嗎?
作者發言:“那你說說。”王二麻子是我的另外一個同學,現在是開發房地產的億萬級富翁。
同學的話——那我就說說。
想當年,王二麻子那個落魄啊!就連他注冊公司的注冊資金,也是我臨時拆借給他的。如今,別看王二麻子表面風光,他拿地的錢,是從銀行貸款的;修房子的錢,是建筑商墊資的。總之,他就是一個完全的“空手道”。
房子修好后,王二麻子在正式開盤前,通常要舉行一個“內部認購會”。這個內部認購,其實就是王二麻子召集公司內部員工和一些象我這樣的、相熟的炒房客(或者干脆是一些從招聘會上收集的、眾多的、應聘者的“身份證復印件”),以這些人的名義來買房子,全部用銀行貸款來買。這,就是所謂的“開發商囤房”。
并且,此次交易上報給銀行的交易價,必須比實際的內部交易價提高30%。為什么?因為貸款買房要首付兩成啊!舉個例子,如果你想收回 100萬,那你就必須以130萬的房價向銀行貸款。這樣,銀行給你的錢就是:130萬×0.8=104萬;你實際裝進口袋的錢就是:104萬—4萬(給相關銀行人員的“好處費”)=100萬。
就這樣,通過開盤前的內部認購,王二麻子其實已經成功的全部收回了投資,把所有的風險轉給了銀行。到這時,王二麻子才會開始打廣告賣房子,并歸還“買地的銀行貸款”和“修房子的建筑商墊資”。
作者發言:后面又怎么操作呢?
同學的話:你怎么那樣笨啊!稍微聰明一點的人都能想到,后面的操作方法,其實與我炒房的方法是一樣的,也就是:“如果遇見不明真象的投資者(說是投資者,其實是傻帽)買房,那就高價賣給他;如果一直沒有投資者買房,那就不斷的把自己的房子加價轉貸給自己,不斷的用銀行的錢來還銀行的債。”
不過,由于已經收回了按揭貸款的首付款,所以后面的操作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加價30%,只需按著樓市房價本來的上漲幅度加價就可以了(即每年上漲14%左右)。
什么?萬一房價上漲幅度不足于支付貸款利息怎么辦?笑話,你什么時候看見過中國樓市的房價上漲幅度低于當年的貸款利息了?
明白了吧!這,就是中國樓市的房價只能上漲不能下跌;并且,房價的上漲幅度還不能低于當年貸款利息的真正原因!!
想想就覺得可笑,居然有學者說,“建筑成本和地價的不斷上漲,是房價飛漲的原因。”這簡直是扯蛋!其實,“金融成本”才是房價構成的大頭,至少要占目前房價的50%。
以上海倒塌的蓮花河畔景苑為例。網上公布,其樓面價格不到604元/平方米,建筑成本也不到1300元/平方米(其實,網上公布的建筑成本并不準確。市法院電梯公寓的建筑質量總該比它好吧,建筑成本也沒有超過1000元/平方米)這么便宜的房子,開發商為什么非得要把它賣到14000元/平方米呢?賣低一點、少賺一點不行嗎?答案是不行的。原因很簡單,“金融游戲”是有成本的,每這樣操作一次,房子就必須加價一次。只有不斷的加價,上述操作才有生存的空間。所以,蓮花河畔景苑前年賣7000元/平方米,去年賣10000元/平方米,今年就得非要賣14000元/平方米。俗話說“豆腐盤成了肉價錢”。這,就是“金融游戲”的代價!
有句話道出了目前中國樓市的實情,“房子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住的;商品房是賣給銀行的,不是賣給老百姓的。”
老同學,請你想一想,現在的樓市,房價明明已經遠遠的超過了老百姓的實際購買能力(也就意味著房子永遠賣不出去),為什么房價還會不斷的上漲呢?并且,還要“量、價齊漲”呢?原因何在?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