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2012年,凡客一直在砍數碼、家電、百貨等與服裝不相關的品類,以后專注做服裝。所以出現了一些低于成本價出售的產品。”凡客誠品方面表示。而此前,陳年也早已明確表示,2012年凡客開始收縮業務,重新梳理產品線。
■下一步做減法
做減法——這是凡客下一步的重點。 這一點在2012年9月就初見端倪。 首先是物流。
當月,凡客旗下快遞企業如風達傳出裁員過千人的消息,當時凡客表示,“今后如風達網絡只保留主要的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將會逐漸轉給第三方物流。” 紐約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因為訂單減少,因此凡客對物流人員和客服人員的需求也開始減少,因此出現了裁員的現象。此外,運營效率的提升,以及為上市而壓縮成本也是裁員的重要原因。”
“從客戶體驗出發,如風達效率高,配送團隊素質也好,但是成本太高,在坊間流傳的凡客IPO財報里顯示,它的配送成本高達每單14.5元。采用部分外包能夠在緩解成本壓力的同時,保障一、二線城市市場的用戶體驗,是明智之舉。”一凡客內部人士向新金融記者分析。
同月,凡客誠品進行了內部結構調整,成立了單獨的供應鏈中心。 在這次調整中,凡客將倉庫質檢改為質檢前置。據凡客誠品助理總裁賈加介紹,質檢前置是指生產商在某批次貨品生產至80%時就可以向質檢部門發出預約,在生產廠通過質檢后,商品將直接分裝配送至各個大區倉庫。質檢流程從倉庫提前到廠家之后,凡客可以省去協調倉庫的人工成本、倉儲成本、二次配送的打包及物流成本等,而且由于商品直接從工廠發貨,上貨速度縮短5天。
此外,凡客還將過去兩個部門(基礎產品部和新產品部)調整為5個事業部,不僅自負盈虧,還可以直接向四大生產中心下單。 正如許多互聯網企業從冒進到冷靜的普遍規律一樣,凡客在2011年曾將SKU(庫存量單位)沖到20萬個,甚至連拖把都賣。如今,SKU已經減至6萬個,專注做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