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報接到在南昌縣蓮塘讀高三的吳同學的投訴電話稱,2月27日,她與同學在南昌市步行街逛街時,被街上散發的“免費美容”的傳單吸引了,跟隨發傳單者進入了一家名為香港國際可諾丹婷美顏美體連鎖機構(以下簡稱可諾丹婷美容機構),在接受了一些美容服務后,吳同學在未被告知產品價格且產品需要另外收費的情況下,“被消費”了1600多元。
遭投訴的可諾丹婷美容機構
消費投訴
高中女生“免費美容”“被消費”1600多元
“一男子塞了一張傳單給我,說他們美容院正在推出免費美容的項目,憑這張傳單就可以前往該美容院享受免費美容服務。”吳同學稱,正是傳單的宣傳作用,她和一位同學走進了這家可諾丹婷美容機構,一進店她和同學就被分開,由不同的工作人員安排在不同的房間接受美容服務。
吳同學說,在接受美容前,可諾丹婷美容機構對她們信息進行了登記,包括姓名、年齡、職業、聯系方式等。在美容過程中,工作人員了解到她們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時,便開始推薦產品。
“工作人員稱我面部需要排毒,只需要200元就可以做一次。”吳同學表示,當時自己聽到需要排毒的確被嚇到了,所以就同意接受服務并簽字確認了,隨后,通過POS機刷了200元。但讓她覺得冤的是,工作人員并沒有在該排毒項目結束時提示她,而是自行介紹一些產品供其使用,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她提供了一套2000元的產品做美容服務,其中大部分在現場打開使用,而她卻以為這仍屬于200元范圍內的贈送服務。
“美容結束后,當工作人員拿著票據要我交錢時,我才慌了。2000元相當于我四個月的生活費!”吳同學說,對方以產品已被使用無法退貨為由,要求其必須購買。在與美容院僵持了近一個半小時后,退掉了部分未使用的產品后,最后刷了1615元才得以回家。
商家回應
對收費項目作了說明不存在欺詐
昨日,記者陪同吳同學來到位于勝利路金麟大廈7樓的可諾丹婷美容機構,該店店長胡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事實并非如吳同學所說,她強調自己的工作人員已按照宣傳單上的免費美容的項目為其提供了服務,而對于需要收費的項目工作人員也作了說明,不存在消費欺詐。
但同時,胡平也表示,當天工作人員介紹產品時的確存在疏忽,有一些產品未明示價格,而這些產品已由工作人員自行購買回家了,未給吳同學造成損失。她認為,吳同學是自愿接受服務,自愿刷卡消費的。并強調,若消費者遭遇消費欺詐怎么會刷卡消費呢?
調解結果
消費者保留產品美容院退款1000元
雖然雙方各執一詞,又無其他證據證明其中任何一方的說法準確性。但作為無經濟收入的學生愿意一次性花四個月的生活費做美容一事,讓一同隨行的南昌市子固路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懷疑。但胡平卻認為愛美是女生的天性,女生消費往往屬于沖動型,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他們的顧客大多數是在校學生。
記者在可諾丹婷美容機構看到一疊護理登記表,據粗略統計發現,消費者年齡普遍在18~24歲左右,其中有7成以上的消費者是學生。但胡平卻稱這是美容機構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投訴,表示愿意接受調解。
最后,經過工商部門的調解,可諾丹婷美容機構與吳同學簽訂了調解協議,吳同學已購買的產品由于使用過無法再次銷售,產品由其保留,可諾丹婷美容機構與吳同學終止會員服務關系,并退還1000元現金。對此,吳同學表示滿意。
針對此事,南昌市子固路工商分局的涂遠強表示,吳同學的遭遇是一例典型的消費糾紛。目前,工商部門對可諾丹婷美容機構下達了整改通知書,要求其不得以免費服務等形式誤導消費者消費,同時,對于商家宣傳上打出“國際連鎖機構”等字樣不符合規定,要求立即更正去除“國際”字樣。
維權顧問
應對消費欺詐要注意保留證據
所謂消費欺詐,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過程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那么當消費者遭遇消費欺詐時,該如何應對呢?
江西添翼律師事務所李春華律師指出,消費者具有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及公平交易權。在遇到消費欺詐時,消費者可以通過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五種途徑維權。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的,消費者可以要求經營者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李律師提醒,消費者應該擦亮自己的雙眼,一方面需要加強相關產品與服務知識的了解,不要輕易相信商家的低價或者免費承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此外,還應該具有自我保護意識,平常注意收集保留證據,一旦遭受消費欺詐,就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消費警示
“免費美容”后的陷阱
日前,南昌市消費者協會根據幾年來有關美容投訴的案例,向消費者發出消費警示,揭穿美容院免費美容后面的三連環陷阱。
第一步,用“免費”大旗做誘餌。很多美容店都會贈送一些免費護理卡或打折優惠卡,用免費大旗招攬顧客上門。
第二步,和聲細語聊出底兒。雖然是免費,但服務員仍然會招待周詳,借著做護理的時間與你東拉西扯,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放松了警惕;最后向你推薦所謂的特效產品。美容師在跟你聊熟后,便會在你的臉上使勁挑毛病。
第三步,建議你選用某種特效產品。稱效果會更好,而選用這些所謂的特效產品自然是要花錢的。
另外,美容院讓你選擇一項免費美容服務時會叫你在服務項目上打勾或簽字,其實這是陷阱,一旦消費者投訴,他們會說這些美容項目是通過消費者同意的。消協工作人員提醒,盡量去信譽好、證照全的美容院,一定要索取發票,發票是保護你合法權益的一個重要的證據。
新聞延伸
美容行業六大問題
目前,美容行業良莠不齊,許多消費者反映美容行業陷阱不少?偨Y以往投訴案例,羅列了六大美容陷阱以警示消費者。
1、夸大宣傳,有的美容院為推銷化妝品宣傳。例如,很短的時間將您的斑去掉使皮膚很細膩,里面絕對添加了大量的鉛汞等有害的化學物質。
2、虛假“知名品牌”假冒國家政府名譽,欺騙消費者。
3、不保險的會員卡,不安全的美容消費環境。美容院為招徠顧客,多實行會員卡制,采取預付費消費。美容院錢到手后,然后溜之大吉。
4、美容院衛生不達標,美容師未經培訓、體檢就上崗。
5、擅自開設醫療美容的服務。審批的是生活美容,卻擅自進行醫學美容,例如:注射、文身、豐胸等。
6、美容用具不嚴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