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鋸末、粗糠和面粉做原料,湖北荊州6個制假窩點半年內瘋狂炮制出上億粒膠囊,冒充201種藥品,并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28個省份的100多個市。案件涉及藥品多、輻射地域廣、涉案金額大,被稱為湖北假藥“第一大案”。
荊州市公安局和藥監局10日聯合
去年6月,荊州一位姓李的藥商在網上購買了用于治療胃病和前列腺疾病的7種知名品牌藥品,價值4000多元。當他拆開包裝后,發現大部分藥品既無生產日期,也無批號,隨即向荊州市藥監局舉報。藥監人員檢查發現,他購買的藥品全是假藥。
鑒于案件的復雜性,公安部將此案列為督辦案件。經過半年多認真細致的偵查,荊州警方順藤摸瓜,一舉端掉了6個制假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在查獲假冒201家正規藥廠201種藥品的同時,向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移交涉案線索500余條,使一個巨大的假藥銷售網絡浮出水面。
“犯罪分子非常狡猾。他們刻制假冒藥廠公章,冒用多個藥品生產廠家、多個國藥準字號批號,在互聯網上大肆刊登虛假的藥品廣告,并通過物流郵寄的方式,小批量、多批次分銷,基本上足不出戶就能找到全國各地的采購商。”荊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行動大隊副隊長胡成林說。
在行動大隊辦公室,記者看到了冒充國內某知名藥廠治療婦科疾病的假膠囊。假藥外包裝印刷精良,上面印有“OTC”,“國藥準字”等標識。再加上防偽標志,僅從外觀看很難判斷真偽。記者剝開一粒,稍用力就把膠囊捏碎了。仔細觀察后發現,里面填充物竟是鋸末!
據負責此案偵破工作的行動大隊副隊長代俊介紹,膠囊外殼一般用糯米制成,部分用塑料制造。膠囊填充物主要是鋸末、粗糠和面粉。假藥作坊用印有不同藥名的封塑鋁箔紙,把灌裝好的膠囊封裝成板,然后再裝入不同的藥盒,“鋸末”膠囊搖身一變,就能成為幾百種具有各種功效的藥品,可謂是“萬能”膠囊。
荊州市藥監局稽查分局局長郭志強說:“這種‘鋸末’膠囊危害很大,不但不能治病,延誤治療時機,如果帶菌還會引起其他疾病,直接危害身體健康,長期服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