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國產奶粉重拾信任需要時間
代購反映了消費者現在對國產產品的不信任。國產乳業的形象跌入到了低谷,因為從2008年出現三聚氰胺事件以后,這么多的孩子受到了傷害,可能給消費者心理造成了很重的創傷。出了問題以后,要再重新樹立正面形象,我覺得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劉美菊
我能理解代購,打鐵還需自身硬,國產品牌奶粉應該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消費者的不信任源于慣性,需要時間去扭轉。
飛鶴乳業營銷事業部副總經理
盧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消費者的信心恢復短期內難以實現。實際上,在經歷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一年多以后,國產奶粉銷售量就增加了,但中間又出現了一些問題,部分個人及企業將三聚氰胺奶粉重新包裝上市,這對行業的打擊十分致命。我國乳制品行業在加工方面還是處于先進水平,主要問題是在奶源,分散在農戶手中較多,大致占比到30%。因此,要解決好目前過于追求速度、奶源基地跟不上、人才管理跟不上等問題,只有政府、協會、企業和消費者合力,才能有助企業重新獲得市場口碑。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慶賢
相關事件
關鍵詞:美素麗兒
3月份,與知名度頗高的“美素佳兒”僅僅一字之差的“美素麗兒”被曝出是摻雜過期奶粉、重新灌裝并私自更改保質期后生產出來的,并且原裝進口身份存疑。
關鍵詞:限購
從4月開始,英國規模最大的幾家連鎖超市開始限購兩罐嬰兒奶粉。英國媒體普遍認為,這和中國近期出現的奶粉搶購潮有直接關系。此前數月,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已推行嬰兒奶粉限購。而香港則從3月1日起實施限購規定,離開香港的16歲以上人士每人每天最多可攜帶兩罐奶粉。
關鍵詞:黑名單
從今年5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實施《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給進口奶粉戴上了“緊箍咒”。根據新規,進口乳品標注的國外獎項、榮譽、認證標志等內容,須提供經我國駐外使領館或外國駐中國使領館等外交途徑確認的有關證明文件。同時,我國將對進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單”制度,包括嬰幼兒奶粉在內的進口乳品進入中國市場將通過更嚴格的檢疫,提高準入門檻。記者 肖丹(北京晨報)
- 上一頁
- 1
- 2
- 3
- 下一頁
- 顯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