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切勿“貪大求全”,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編者按
在成都國際車展期間,在“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許多持幣待購的消費者將解囊購車。
而據記者調查得知,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車理念至今還是稀里糊涂的。國內一家著名
調查公司在今年廣州車展上作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問卷調查,內容主要是:“你購車時對車輛本身最關心的是什么?”
結果在1000名被調查者中有近76.5%的人表示“不懂買車”,他們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所謂的豐富配置和許多不切實際意義的性能數據上。有關專家認為:這充分表明,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離國外發達國家理性消費的觀念,還有很大的距離。
本報通過長期調查整理發現了老百姓的購車廣泛存在的11大誤區,并提醒消費者購車切勿“貪大求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誤區1加速越快性能越好
很多消費者對汽車的性能還僅僅停留在“百公里加速度”上,認為0~100公里加速越快就越好。其實,在實際駕駛中,更多的消費者實際駕駛的環境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區。縱然你的座駕是法拉利,你又有多少機會來一次百米賽跑呢?況且,大腳油門下,既白白浪費金錢又對環境加劇了污染。
誤區2時速越高性能越好
相信關心愛車性能的人在購車時總會問一句:這車能跑多快呀?最高時速180公里、200公里,甚至250公里,對你有何實際意義啊?姑且不說現在高速公路的電子警察比你跑得更快,單是直接關系到你生命的安全問題就隱患無窮。現實生活中,汽車畢竟是代步工具而不是競速工具,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誤區3手動擋就是低級車
在國內傳統的眼光中,自動擋車型由于方便舒適而被應用在中高級轎車上,一度成為高檔轎車的代名詞。而手動擋車則相對平民化,被大多數的低端車廣泛采用。殊不知,在北美和歐洲市場,從法拉利、保時捷、蘭博基尼到奔馳、寶馬、奧迪,均有手動擋車型提供,其中,更成為眾多超級跑車的首選變速器,其無與倫比的駕駛樂趣是自動擋車型無法比擬的。
誤區4進口總比國產好
在以往的購車過程中,大多數人總認為“進口車總比國產車質量高品質好”。但如今,隨著合資車型在技術和工藝上逐漸與國際接軌,進口車的先天優勢正漸行漸遠。同時,由于奧迪、寶馬、奔馳等豪華轎車相繼國產,國產車的形象已今非昔比,其品質已與進口車不相上下,有些甚至超越了進口車,比如,廣州豐田的凱美瑞就是最好的例子。另一方面,進口車在用車成本和適應環境上也不及國產車。
誤區5車價跳水定有實惠
少數不理智的消費者一看到商家的降價、促銷活動就怦然心動,匆匆將車“拿下”,心里還美滋滋地認為落了個大便宜。俗話說,“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現在的降價促銷五花八門貓膩多,有些是清理庫存、處理滯銷車型,更有甚者是某些商家玩的數字游戲,看似很誘人,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優惠。
誤區6配置多=性價比高
貪大求全也許是我們的一種傳統習慣,這種習慣在選擇汽車的時候就表露無遺。部分消費者在買車時,一味地追求配置高檔、功能齊全,甚至不切實際地要求小型車擁有大型豪華車的裝備和功能。電子地圖、車載電話、真皮座椅、安全氣囊、CD音響、ABS剎車、桃木裝飾、中控門鎖、鋁合金輪轂等配置務求越齊全越好。配置的重要性因人而異,因車而異,準
車主可不要在眼花繚亂的配置中迷失了方向。試問:有幾個閑來無事竟然要坐在車里看DVD大片的?
誤區7看說明書決定油耗
一些對油耗比較敏感的消費者在挑選車輛時,一頭鉆進了廠家標稱的油耗里面去了。其實,汽車廠家標稱的油耗僅是理想油耗且水分很大,一般實際行車過程中幾乎難以達到。這就是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理論油耗和真實油耗”。消費者應該對整車各項性能指標充分了解之后,根據自身的用車需求,在汽車的動力性、安全性、舒適性與燃油經濟性之間作出評定和選擇。
誤區8排量大油耗一定大
在全球油價持續上漲之時,消費者普遍趨向首選小排量車。而實際上油耗除了與汽車排量有直接關系外,另外一個決定性的因素便是發動機的科技含量水平。例如,東風本田的思域其排量為1.8升,但卻只有1.5升發動機的油耗,同時動力達到了2.0升的水平。此外,日常的駕駛習慣也是影響油耗的重要原因之一。
誤區9空間越大越劃算
就目前而言,國內大多數家庭買一輛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一些人的觀念是:要么不買,買就買大點的,最好是一家大小出去游玩都夠用:7座的本田奧德賽、普力馬、別克GL8,車內空間大,乘坐當然舒服。不過,要知道當代的小家庭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坐滿5個人甚至7個人的機會很少。車子大了,一來油耗多,二來停車不方便;三來年審、過路橋收費貴了,使用成本明顯增加。
誤區10馬力強勁才刺激
很多人擔心排量1.6以下的轎車馬力不夠用,乘坐4、5個人就爬不上坡;而超車時又力不從心。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廠家在設計汽車發動機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好了這些問題。另一方面,如果你每天就開著大別克上下班,在擁擠的城市街道上,3.0V6發動機除了排出更多的廢氣浪費更多的汽油外,根本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誤區11持幣待購再等等
很多消費者很早就有買車計劃,但總想再等等,等到車價最低的時候再出手。結果就無休止地等了下去,一直拿不定主意。這類消費者由于對汽車降價特別敏感,總擔心剛買的新車價格降了。實際上,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車價會一直呈現下降趨勢,永遠沒有絕對的最低價。因此,消費者只要有實際購車需求、目前車價能接受就沒有必要苦苦等待,該出手時得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