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剛剛過,家長們大概早已帶上孩子去公園玩玩、吃個大餐,再捎帶手買點玩具,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留下或深或淺的美好記憶。不過,作為汽車行業從業人士,筆者想提醒各位擁有私家車的讀者,你有兒童安全座椅嗎?如果有,帶小孩出行時是否有使用?
關于第一個問題,想必大多數初為人父母的“80后”們都能給出令人欣慰的答案。如今的年輕人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早已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了解到兒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甚至不少人在孩子出生之前便花費重金備好了進口高檔貨。
這筆錢花得絕對劃算。盡管現代汽車的安全性越來越高,但包括安全帶、氣囊在內的各種被動安全裝置全部是根據成人的生理結構特點設計的,并不能對身材較小的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保護。有研究顯示,使用專用安全裝置后,兒童乘客在車禍中的受傷害率可降低70%左右,傷亡比例則可從11.5%減少至3.5%。
然而第二個問題就有些悲哀了。盡管無法提供確切數據,但筆者身邊有太多實例表明,那些價值數百乃至數千元的座椅往往逃離不了同一個命運——被扔在陽臺落灰。對此,父母們的理由簡單而堅定:“孩子不喜歡,一坐進去就鬧。”心軟的老一輩們更是兒童安全座椅的強烈抵制者,因為“讓孩子躺在懷里更舒服”,而且“肯定抱得住,孩子才多重啊”。家長們的出發點也許是好的,但從安全角度來說,這無異于放任孩子在懸崖邊走路。
必須承認,在乘車人尚未養成系安全帶習慣的大環境下,兒童安全座椅的高閑置率確實不足為奇。即便在汽車消費觀高度成熟的歐美國家,兒童安全座椅上世紀80年代才正式成為強制性法規,而且花了十年左右時間才得到廣泛認可。不過即便此方面內容尚未寫入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家長們也完全可以看得更遠些,只需個把月的安全座椅適應期,就能讓孩子遠離不必要的傷害。這顯然比任何人壽保險都靠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