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平每天都要拿出手機上網,大致瀏覽一下新聞,這是這個85后的習慣。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他也為種種劣質產品曝光而憤怒。
8月2日,他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一份家用熱水器產品質量抽查結果,149家企業生產的155種產品中,有25種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共抽查了60家企業生產的60種產品,其中有8家企業生產的太陽能熱水器不合格。這8款產品均為家電下鄉產品。”
唐俊平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自己老家里用的就是太陽能熱水器,會不會是這批次公布的不合格產品?他馬上撥起家里的電話號碼。
此前,唐俊平從來沒有懷疑過產品的質量問題。“合格證是有的,關鍵是它是家電下鄉產品,這是國家惠民政策,怎么可能有不合格呢?”
“太陽能下鄉”質量不過關
唐俊平的老家在萬州區太龍鎮板栗村。兩樓一底的小樓,在公路邊顯得耀眼。
從2009年2月開始,“家電下鄉”作為國家拉動內需惠及農民的政策,開始向全國進行推廣。也就是那個時候,唐俊平家里買了一臺太陽能熱水器。
“買成3千多,是家電下鄉產品。”熱水器安在自家頂樓,自從有了它,家里人都覺得方便多了。
但遺憾的是,唐俊平家里的熱水器品牌是“天天沐歌”,這個品牌,出現在這批不合格產品的榜單上。
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不合格太陽能熱水器8家企業,分別是熱馳、雙能、鑫旺、皇鷹、日日喜、萬里達、京普、天天沐歌。
記者在家電下鄉網上看到,這些不合格產品的標價大部分都在3000元以上,最高為3520元,最低也要2380元。
對于不合格原因,國家質檢總局在公告中指出,“涉及到熱性能與日有用得熱量、外觀、貯熱水箱等多個項目不符合標準規定。”
也就是說,這些標準沒有達標,消費者使用起來,就可能遇到保溫效果不好、洗澡的時候熱水不夠等問題。
高價下卻沒有高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批下鄉家電產品的中標時間為2010年11月份,而這次抽查出的這批太陽能熱水器不合格產品的生產日期幾乎都是今年的3至4月份,山東京普太陽能的生產日期最早也是在2010年12月。
記者調查發現,這幾家不合格產品生產商中,甚至還有獲得各種榮譽的企業。
比如:江蘇雙能太陽能有限公司屬于連續三年家電下鄉中標企業;山東京普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得艾嘉杯2011中國經銷商信賴的太陽能品牌30強。
這些產品,在中標幾個月之后,怎么就從優秀變成不合格了?到底是巧合,還是有意而為之?
唐俊平不僅疑問,“是不合格產品打著"家電下鄉"的旗號,流入了農村市場?還是"家電下鄉"產品本身就是不合格的代名詞?”
不合格商家集體“玩消失”
抽查結果公示后,國家質檢總局已責成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本次抽查中不合格的產品及其生產企業依法進行處理。
“銷售京普這個牌子的熱水器兩三年了,沒想到居然有質量問題。”家電個體經營戶陳女士告訴記者,從抽查結果出來到現在,廠家或者上面經銷商還沒有打電話通知自己對這批產品做任何處理。目前,陳女士也在想辦法聯系廠商,希望能把這批貨退回去。
當記者試圖聯系其他幾家企業時,不是聲稱打錯電話,就是沒人接聽。
截至昨日,這幾家不合格產品企業對此結果都未做出任何正式回應,也沒有任何召回部署。
業內人士稱,“中小型企業在進入家電下鄉的平臺后,被關注的程度明顯提高了,然后這些企業卻沒有做好準備,面對這樣的不合格突發事件,本著"少說少錯"的原則,大家都統一集體玩起了消失,想用不回應政策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家電下鄉如何擺脫“質量門”
國家質檢總局這次抽查的太陽能熱水器,8家企業生產的8款產品不合格,似乎是在給這些企業敲響了生存警鐘。
但是,這個警鐘不應該只鳴響在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中。
這已經不是家電下鄉產品第一次陷入“質量門”了。
早在2009年底,中國消費者協會就公布過一份令業界瞠目結舌的“家電下鄉產品使用及售后服務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已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中,接受過維修的比例為12.6%,也就是說“每8件家電下鄉的產品,就有1件要報修”。
而到了2011年,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從2011年4月到2011年2月所做明察暗訪的結果,也在“消費者權益日”得以公布于眾。其中就有“個別商家乘機銷售不合格商品”。
據對9460名消費者調查顯示,有3.7%(350名)的消費者說買到了不合格商品,商家并未賠償。約有2%(189名)的消費者反映所購商品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和節能減排規定。
“農村包圍城市”,不失為一種銷售策略。但如果企業為了節約成本,以更低廉的價格來搶占先機,讓很多沒有質量保障、沒有售后服務的劣質產品充斥著農村市場,最后傷害到的肯定不止消費者。
專家分析,犧牲產品質量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手段,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定市場,更具影響力,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管理方式,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