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陸續爆出小家電產品質檢抽查不合格的消息,小家電的質量問題再度受到消費者的關注。
行業進入門檻低、雜牌多、技術標準缺乏、售后服務缺位等因素造成了小家電的質量亂象。業內人士認為,大品牌集團軍的出現,加速行業洗牌,或令市場亂象有所改善。
小家電質量問題再受關注
安徽省工商局上半年抽查省內六個城市101家經銷單位的141組小家電產品,有超過兩成的小家電產品不合格。廣西消委會對南寧市電風扇、電吹風、電熱水壺、電壓力鍋等4種日用小家電商品進行質檢抽查發現,達到國家標準率僅為50%。黑龍江工商行政管理局二季度對其省內部分地區市場銷售的小家電商品進行質量抽檢顯示,七成商品質量不合格。小家電質量問題再度受到消費者的關注。
質量問題儼然成為國產小家電的“致命傷”。記者了解到,小家電質量問題頻發,與國內小家電市場的混亂有關。中國家電研究院副院長吳尚杰表示,由于小家電行業技術門檻較低,加上高利潤的動力驅使,使得一些并不具備生產實力的商家,也輕松跨入小家電行業。據悉,目前除了一些知名品牌外,加上二三級市場以及一些雜牌,小家電品牌數量超過百種,這類企業往往采取小規模手工生產的方式,研發、設計、生產水平低下,偷工減料,質量可想而知。
同時,小家電品類之多、更新換代之快也給對小家電的行業監管增加了難度,包括電暖器在內的諸多小家電品類都還沒有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此外,由于小家電維修成本相對于產品市場售價來講較高,后續的售后服務缺位,使得消費者對國產小家電產品的“負面”印象較多。
大品牌進入提升行業門檻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更多大品牌企業進軍小家電領域,未來小家電市場的亂象或有改善,但來自市場的聲音看,形勢并不容樂觀。
除了美的、格蘭仕等已經在小家電領域攻城圈地之外,包括海爾、志高等也紛紛攜品牌影響力和雄厚的資本實力進入小家電領域。事實上,海爾集團很早之前就在小家電領域有所動作,但其小家電產品影響力和知名度遠沒有海爾品牌的其他家電產品響亮,自去年起,海爾開始發力生活電器領域,在廚電、水家電領域動作頻繁。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表示,行業集中化是小家電未來的發展趨勢,小家電企業要重視市場增長帶來的機遇,對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制造、服務等整個產業鏈進行全面升級。
與此同時,飛利浦等外資品牌對于國內小家電市場的野心,也推動了國內小家電行業的變局。中國家電服務維修協會秘書長趙澤蕊也表示,隨著大家電品牌和國際品牌進入小家電領域并迅速擴張,小家電市場將逐步向專業化、體系化、規模化、品牌化轉型,淘汰一批實力相對薄弱、缺少研發和成本優勢以及銷售服務網絡優勢的小牌企業。
此前有消息稱,2011年小家電市場需求依然看漲,有望延續2010年20%的增長速度,沖擊千億元市場規模,市場潛力巨大,競爭也日益激烈。
不過來自市場終端的消息稱,國內小家電行業銷售招工并不樂觀。微波爐、電飯煲、消毒柜、豆漿機等品類的銷售額均同比呈現下滑趨勢,其中龍頭企業一度呈現的品牌集度度也開始出現背離。包括美的、格蘭仕在內的小家電“集團軍”整體優勢也不再特別明顯。九陽“單品王”的輝煌不再,豆漿機業務增長開始發生萎縮,在五六月份首度出現了20-30%的下滑,奔騰被收購前單薄的業務布局也不足以支撐其長久發展。
業內人士分析,占據市場競爭優勢的小家電集團軍加速行業洗牌,有利于提升行業標準門檻,將品牌知名度底、產品品質差的小家電企業淘汰到門外,提升行業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