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新機事件”中沉默兩周的主角LG終于發聲了。日前LG發出聲明,首次承認:“LG電子過去確實通過特約維修站,更換了部分產品的外包裝,有些作業是在環境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完成的。”幾天來記者先后走訪了京城幾家大型家電賣場,發現LG柜臺前沒有顯得過于冷清。
記者在京城幾家大型家電賣場看到,包括空調、冰洗、電視在內的LG柜臺前并沒有顯得過于冷清。特別是在電視柜臺,不時有顧客向LG促銷員咨詢。而在冰洗部,在記者以普通消費者的口吻向促銷員詢問此事時,這名促銷員拿出一沓出貨單向記者展示稱:“銷量真的沒受影響,您可以看看這些單子,都是最近幾天賣的。有些冰箱現在都沒貨,還要排隊等。LG這個牌子在中國也算有一定的市場了,好多顧客都是覺得用著不錯,于是成了回頭客或者推薦朋友購買。要是向網上說的電器會著火,這個牌子不是早就砸了?”
一些顧客表示,相比其他合資品牌而言,LG的價格相對便宜,而做工、外觀又很時尚,因此成為一些預算不多但是對合資品牌有偏好的消費者的重要選擇。
【記者手記】危機中考驗誠信
著名家電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陸韌波認為,雖然事件的真相還沒有水落石出,但是LG在生產管理過程中出現漏洞確實負有責任,在積極應對的過程中應當如其聲明所言承擔起與其公司地位相稱的社會責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處理這一事件時的誠信態度。
不論是確有其事還是夸大事實,“李先生”的“大曝內幕”與LG保留“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實際上都是謀求自身利益的一種較量。整個事件都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保全良心”無關,在這樣一個純利益的爭斗之中,誠信成為判斷真相的準繩。
同時,一場利益的爭斗帶出了一個行業的潛規則。雖然硝煙還沒有散盡,但是這一事件發展至今已讓我們看到了我國家電售后服務領域的不足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