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30元錢買臺品牌二手電磁爐,延吉市民張先生覺得很劃算。但一個星期后,他“變卦”了。因為這臺電磁爐不僅面板“四分五裂”、無法維修,商家還不予退賠,他吃虧了。
半個月前,張先生到步行街舊貨家電交易市場為自家房客買了一臺二手電磁爐。“面板上寫著‘德國進口黑晶板’、‘現代’牌,我尋思能挺好。”張先生看準了二樓一柜臺出售的一臺黑色“現代”牌電磁爐。聽到商家承諾是正牌產品后,他放心地花130元錢買了下來,交給房客使用。但一星期后,房客告訴他,電磁爐面板炸裂了。他隨后看到,電磁爐面板已經破碎得“四分五裂”,沒法使用。考慮到購買時已經和商家達成了售后不保修的協議,他把電磁爐送到了一家個體維修店維修。
經維修師傅確認,該電磁爐的線圈和主板都不符合正品規格,線圈過細、主板較小,沒有保護裝置,是假貨。而且已經沒有維修價值,也不能更換零件重新組裝。張先生當即找商家理論。
“不是我生產的。”商家的女業主答復,該柜臺是銷售商不是生產商,她并不清楚電磁爐內部的零件配置情況,不能承擔退賠責任。這令張先生很氣憤,當即向延吉市消費者協會投訴。但由于二手貨市場的銷售活動沒有銷售憑證,消協工作人員無法予以依法調解,令其失望而歸。
“買的時候如果她說是假的,我根本就不可能買。”7月8日,他拿著電磁爐和兩個正品零件趕到本報反映情況。記者看到,該電磁爐的線圈和主板與正規零件相比,規格小了一個型號,而且線徑較細。他又花30元錢給電磁爐換了一個新面板,繼續湊合著用。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舊貨家電交易市場。那位賣給張先生電磁爐的業主說,張先生購買電磁爐時,她已經口頭聲明,電磁爐如果存在質量問題,可以在2日內退貨。但張先生送回電磁爐時已經超過了這個協議時間,所以,她不能承擔責任。同時,作為二手貨銷售商,她在進貨時,只需檢查商品的性能,并不拆開商品的零配件逐一檢查,也不要求賣者提供相關購貨憑證,所以,她對電磁爐的冒牌“身份”并不知情。記者在現場隨機走訪了一位業主,得知,通常情況下,業主們在收購二手電器時,確實不需要賣者出具相關的購貨憑證。
“提醒其他消費者,買二手貨也要注意質量問題。”張先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