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物價監督部門表示將開展家電明碼標價專項檢查工作,以進一步規范家電市場,并將通過公示欄、網絡等多種形式進行公示,減少因價格虛標問題而引發的消費糾紛。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家電賣場價格虛標現象非常普遍,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很容易上當。
在北京西三環一家電賣場,一款洗衣機標價4000多元。記者表示有點兒貴,銷售人員馬上表示可以優惠一些,于是記者與之砍價,沒費什么勁就砍到了3000元。
事實上,記者調查發現,在各個家電賣場里,大到平板電視、冰箱、空調,小到微波爐、電磁爐、電飯煲,大多數家電產品都存在著價格虛標問題。商品標牌上的往往是虛價,銷售人員則通常都會給出打折價和促銷價,讓消費者覺得撿了大便宜。
一企業銷售負責人非常坦誠地告訴記者,目前都在講售后服務領域的潛規則,其實價格虛標一直都是銷售領域的潛規則。“大家都這樣,如果你不這樣,就吸引不到顧客了。而且有時候碰到了高端顧客,真的可以小賺一筆。”
價格虛標現象在高端產品領域更加嚴重,虛標的幅度更大,甚至可以達到數千元。一名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價位越高的產品,虛標現象越嚴重,因為高端產品鎖定的是高端客戶,這些客戶對于價格不是很敏感,“你要是標低了,他還覺得不夠他的身份呢。說到底,這是一種經營策略。”
雖然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聯合頒布的《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規定“商家不得利用虛構原價打折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但是商家在文字上動腦筋,盡量規避原價的說法,而以零售價、掛牌價等取而代之,導致價格虛標現象泛濫。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現在家電企業都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個指導價,但具體到終端賣場,產品標價則均不相同,要想了解每個產品的價格水分有多少,難度相當大。對此,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家電產品時一定要貨比三家,進行砍價。當然,究竟能夠砍到什么價位,還要看消費者的砍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