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很多消費者還不知道電磁爐為何物,而今它已受到大眾家庭的關注,成為市場旺銷的廚衛電器之一。說起對電磁爐的認識,用戶第一感受就是插上電就能炒菜做飯,好用方便。
事實上,作為一種廚房電器,電磁爐的加熱原理完全不同于傳統有火或無火傳導加熱廚具。因此炒菜時沒有熱量向周圍輻射,也不會產生CO等有害氣體,非常適合“清潔廚房”的理念。
而對于比較受關注的電磁爐輻射問題,業界專家也一直有所爭議。由此看來,一個小小的電磁爐,還真隱藏不少的“秘密”,我們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全面了解。
電磁爐的加熱原理
電磁爐通過電子線路板組成部分產生交變磁場,在將鐵質鍋具底部放置到爐面時,鍋具即切割交變磁力線而在鍋具底部金屬部分產生交變的電流(即渦流),渦流使鍋具鐵分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使鍋具體自行高速發熱、加熱,從而達到烹飪食物的目的。
可見,電磁爐烹飪食物的熱源實際上來自于鍋具底部而不是電磁爐本身發熱傳導給鍋具。目前市場上主流電磁爐產品,其標注功率大為2000W〜2300W不等。根據能量守恒原則,在理想狀態下,電磁爐消耗多少電能,就能達到同等的加熱功率,即能夠在金屬鍋具中產生多少熱量,所以熱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
電磁爐的主體結構
電磁爐主要有兩大部分構成:電子線路部分及結構性包裝部分。
電子線路部分包括功率板、主機板、燈板、線圈盤及熱敏支架、風扇馬達等。
結構性包裝部分包括面板、塑膠上下蓋、風扇葉、風扇支架、電源線、說明書、功率貼紙、操作膠片、合格證、塑膠袋、防震泡沫、彩盒、條碼、卡通箱。
在電磁爐的兩大部分構成中,核心部件是IGBT和面板。
IGBT
IGBT類似于電腦中的CPU,是電磁爐最核心的裝置。目前IGBT核心技術掌握在少數幾家企業手里,一線品牌產品有英飛凌、西門子、仙童、東芝、富士、三菱等。
面板
電磁爐的面板類似于電視機的顯示屏,市面上好的電磁爐都選用進口陶瓷面板(分黑、白兩種),這種面板制作工藝特殊,表面光滑,光澤度好,不怕劃傷。
電磁爐面板質量的首要標準是導磁性。由于電磁爐加熱原理特殊,所以要求面板必須具備良好的導磁性,否則就不能正常發熱。
其次是要具有很好的隔熱性,因為在工作時,面板上方的鍋具被加熱溫度很高,面板下方就是電磁爐內部的線圈、電路板等元件,如果隔熱性能不好,鍋具的熱量傳導到機器的內部,造成短路、火災等問題。
另外,電磁爐的面板還必須要有超強的耐壓性和耐溫性,不會因為鍋具的壓力和溫度的變化而產生變形,甚至熔化。
面板的優劣對于電磁爐的品質影響很大。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電磁爐面板有3種:國產面板、日本面板、德國肖特板。工藝最高的面板是德國肖特,其耐熱、強度高、長期使用不發黃、不變色。其次是日本的NEG。如果廠家的電磁爐使用了質量較好的進口面板,一般都會在面板上打上生產廠家的標識,有些類似于電腦品牌打上intel的標識。消費者在選購電磁爐的時候不妨注意觀察一下,檢查一下電磁爐面板上有無生產廠家的標識。
電磁爐的優勢與不足
作為一種廚房電器,電磁爐也是一種科技產品,雖然售價不高,但可以說它的技術含量不亞于任何一種家電,也更有著燃氣灶、微波爐所無法比擬的優勢,當然也有其天生不足。
技術優勢
清潔衛生 電磁爐沒有燃燒不充分的問題,在加熱過程中不會產生不良氣體,因此沒有煙熏火烤的現象,也沒有任何燃料殘漬和廢氣污染,容易保持鍋具、灶具的清潔。而燃氣灶在加熱時,如果燃燒不充分就會產生CO和氮氧化物,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同時用不多長時間,燃氣灶具、炊具就會產生黑糊糊的一層,不易清洗。微波爐也有如此弊端,使用時間長了,內膛清理起來就非常麻煩,而電磁爐就沒有這些問題。
高效節能 高效節能是電磁爐的一大優勢。2000瓦的電磁爐不到3分鐘就能燒開1公斤水;普通家庭用2000瓦的電磁爐做飯,一個小時才用2度電。
我國從2009年3月1日起強制實施的《家用電磁灶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標準規定,將能效等級分為5級。1〜5級產品的熱效率值分別為不低于90%、88%、86%、84%和82%,其中1級為最高能效標準;1、2級產品的待機功率為不大于2W,3、4、5級產品的待機狀功率不大于5W。這個新標準給消費者為選購電磁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依據,消費者選購時只要注意察看電磁爐上的標示,就能了解其能效等級。
安全省心 電磁爐設計理念注重安全性能。首先電磁爐面板不發熱,無燙傷之憂。其次,通過電路板的控制,電磁爐可以實現自動斷電、火力切換等功能,并設有多重安全防護措施,包括爐體傾斜斷電、超時斷電、于燒報警、過流、過壓、欠壓保護、使用不當自動停機等。
使用中,即使有時湯汁外溢,也不存在煤氣灶熄火跑氣的危險。同時用戶可以利用電磁爐的智能控制功能,定時燒水、燉、煮,其間用戶人可以走開做其他的事情。而燃氣灶易泄露,又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在使用中必須守在廚房,以防煤氣泄露產生明火等事故。
天生不足
只能用金屬鍋具 由電磁爐的工作原理所決定,電磁爐只能對金屬鍋具加熱,因為只有金屬分子能夠和電磁場發生這種作用,而陶瓷、玻璃等材料的器皿則不具備金屬分子的特性,不僅無法被加熱,還有可能帶來一定的危險。
只能用平底鍋 電磁爐利用電磁感應產生磁渦流加熱食品,只有鍋具底部與電磁爐面平實接觸,才能獲得最大效能。如果鍋具底部極度不規則,在接觸到磁場時就會造成一部分電磁波回流到線圈里,從而造成電路系統失控。現在有不少廠家推出了“凹形”電磁爐,雖然這種產品從安全性來說沒有問題,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會損失一定效率。
電磁爐的輻射問題
電磁爐利用電磁感應產生磁渦流加熱食品,在其工作過程中會產生低頻電場與磁場,在一定范圍內會構成電磁污染。對此問題,在互聯網和一些媒體上有關議論不少。那么,家用電磁爐的電磁輻射究竟有多大,會影響人體健康嗎?
輻射肯定有 所有電器產品都有輻射,而電磁爐屬功率大、磁場強的廚衛電器,輻射不可避免。有關檢測證明,工作中的電磁爐所產生的磁場不能100%被鍋具吸收,部分磁場會從鍋具周圍向外泄漏,形成電磁輻射,但邊緣輻射很弱。據有關檢測顯示,當鍋具放在電磁爐上“工作”時,電磁爐所產生的閉合磁場強度在電磁爐邊緣的最高強度為160毫高斯,而使用手機時所產生的信號磁場接近1600毫高斯,是電磁爐爐面邊緣磁場的10倍。
檢測沿用CISPR11標準。目前國內沒有關于電磁爐輻射的標準,檢測沿用國際電磁兼容標準CISPR11。達到這一標準的產品,電磁輻射都在安全范圍之內,而這兩個標準仍有待完善。
方位不同輻射不同 根據電磁波的方向,我們能夠看出,垂直于電磁波的位置即鍋具上方的電磁輻射大,而平行于電磁波即人體站立的位置電磁輻射稍小。據專家介紹,目前國內電磁爐生產廠家電磁輻射控制水平已基本達到歐盟標準,電磁爐邊緣的電磁輻射只有手機的十分之一,遠在安全范圍之內。但考慮到各品牌之間仍存在較大差異,以及電磁波的方向和潛在危害,在使用電磁爐時,要注意不要長時間把手放在鍋具上方。如果是燒水、煮湯,就盡量遠離電磁爐;如果是炒菜,就要把站立位置控制得稍遠一些;吃火鍋時也盡量不要把頭貼近鍋具。另外,嬰兒、孕婦這些特殊人群,還是遠離電磁爐為好。
鍋具很重要 電磁爐輻射量大小,和其所使用鍋具的材質有很重要的關系,因為鍋具是用來吸收電磁爐所產生的磁場的,如果鍋具材質磁阻小的話,對磁場的吸收能力就強,外泄漏極少;如果鍋具存在形狀不規則、雜質多等問題,磁場外泄漏輻射就要大得多。因此專家建議,消費者最好選用形狀規則、材質純凈的不銹鋼電磁爐鍋具。所以消費者在選擇電磁爐配套鍋具時,需要嚴格審察鍋具品牌、形狀和均勻度,莫貪便宜用劣質鍋具。
□ 顏世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