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家電以舊換新試點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州和長沙等9省市展開。
按照財政部規定,凡具有試點省、市當地戶口,在規定時間內交售舊家電并購買新家電的單位和個人在購買新家電時均可享受新家電售價10%的補貼資金。補貼資金由中央財政和試點省市財政共同負擔。其中,中央財政負擔80%,試點省市財政負擔20%。消費者在購買指定品類的產品后可以直接從流通企業領取現金補貼。已享受“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的新家電不得重復享受以舊換新補貼。
補貼上限按品類分別設定為:電視機400元/臺,冰箱(含冰柜)300元/臺,洗衣機250元/臺,空調350元/臺,電腦400元/臺。舉例而言,一臺售價4100元的電視機,按照補貼10%和上限400元的雙重規定,消費者購買這款電視機將獲得400元的補貼資金,最終購買這款電視機的實際支出將是3700元。
實惠與方便
筆者曾用電腦感受了一次以舊換新的全過程。首先,按家電以舊換新管理信息系統上公示的交舊中心目錄,可撥打聯系電話或網上提交。在電話中說明有關情況后,回收企業代表便會上門收貨,并交納一定回收費,同時還為消費者開具一份國家統一印制的家電以舊換新憑證,上面注明有舊家電產品品牌、規格、型號、串號(產品生產編號)、回收價格、購買人姓名及身份證件號等信息。
之后,憑以舊換新憑證、身份證等證件,就可以在指定網點購買新的電腦,現場還需填寫《家電以舊換新(家電)補貼資金申報表》,并當場領取補貼資金,從流程看,確實能感受到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惠與方便。
事實上,在以舊換新政策實施前,一般家庭需要更新家電時,通常會將舊家電擱置一邊,無法實現舊家電的保值、增值目的。或者將舊家電賣給小商販和二手市場,但這種方式通常以廢電器而非舊電器的交易條件下成交,不僅收益低,最關鍵的是,這些小商販或二手市場主有機會將能二次使用的舊家電改頭換面,再以高價銷售給其他消費者。而那些確實無法再用的廢家電也會遭遇粗暴的拆解回收并丟棄——而這一過程被公認為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
因此,相比之下,采取國家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成為眾多方式中的優選,如果還能同時遇到企業自發降價,更可以說是錦上添花。比如,早在國家實施家電以舊換新前,創維電視已經在部分區域展開企業自身發起的以舊換新服務,而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并不影響企業的先期自發行為。對消費者而言,則可以從廠家和國家獲得雙重補貼。例如,創維某款LED電視,企業補貼10%直降千元后,消費者仍可根據國家補貼方案,在降價基礎上,再次享受400元的資金補貼。
電視唱主角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不僅讓消費者從中收獲真正實惠,對于家電整體行業來說,也受到新政策積極作用的正面影響。
據家電以舊換新管理信息系統提供最新統計數據,截至12月2日,家電以舊換新9個試點省市共回收5大類舊家電295.5萬臺,共銷售5大類新家電256.1萬臺,銷售額突破100億元,達100.44億元。
統計顯示,295.5萬臺舊家電中,有電視機212萬臺,冰箱24.9萬臺,洗衣機37.9萬臺,空調4.1萬臺,電腦16.6萬臺;256.1萬臺新家電中,有電視機116.7萬臺,冰箱39萬臺,洗衣機41.3萬臺,空調32.2萬臺,電腦26.9萬臺。
而據家電以舊換新管理信息系統早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9月11日家電以舊換新實施一月,試點省市共回收5大類舊電器170316臺,其中電視機97368臺,冰箱27981臺,洗衣機27327臺,空調4646臺,電腦12994臺;共銷售五大類新家電109816臺,其中電視機54854臺,冰箱22967臺,洗衣機16964臺,空調8609臺,電腦6422臺,銷售額達4.109億元。
將兩份數據比較來看,9個試點省市5大類新家電整體銷售量在政策實施半年后,較試點首月數據,增長16倍多;而銷售額更是猛增了23倍,突破了百億,無論是銷售量還是銷售額都呈現出幾何式放量增長。
從不同產品的占比分布上看,無論是在試點初期還是現在,彩電的回收及銷售比例均居于首位,分別達到了初期的57.2%和50.0%、現在的71.7%和45.6%。
根據國家統計年鑒統計數據顯示,僅2007年,我國電視機的社會保有量就達到5.0億臺,按照耐用電器使用壽命16年計算,從2003年起,每年我國將有500萬臺電視機進入報廢階段,而無論是從升級換代的時間、還是消費習慣多樣化趨勢來看,彩電以舊換新數據再攀新高,勢必有增無減。
緊隨電視其后,電腦以舊換新數量也不在少數。根據國家統計年鑒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電腦的社會保有量已近1.1億臺,每年大約有500萬臺電腦報廢,加上電子產品更新速度比家電產品快得多,電腦以舊換新大有后來追上,甚至取代電視占據回收和銷售排行榜第一的趨勢。
潛在問題需解決
盡管以舊換新政策帶來超過預期的消費量,但經調查發現,與新家電銷量猛增相對應,部分二手家電的銷量也開始增多。
根據國家家電以舊換新補貼細則規定,可以補貼的有彩電、冰箱(冰柜)、洗衣機、空調、電腦,補貼額度是新家電正常銷售價格的10%,彩電最高上限是400元/臺。也就是說,如果要買一臺4000元以上的新彩電,不管舊電視機新舊程度如何,能不能開機,只要配件齊全,就可以獲得400元的補貼。筆者也曾就此事咨詢過一些銷售網點,得到的答復基本一致:根據政策,只認憑證,不認產品,事實上也沒有必要、沒有辦法審核消費者手中舊電器的來源。
正因如此,不管家里是否需要,部分消費者愿意購買舊家電來換新家電。而個別精明的商家也看準市場,躉舊貨來賣,而往往這樣的舊家電要比平日的價格高。而不僅“買舊”參加以舊換新,“收舊”環節似乎也隱藏著一些秘密。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企業正在通過“收舊冰箱上報成電視”等手段將仍可使用的舊電器賣到二手市場獲利。
按相關政策,市民通過中標回收企業交售舊家電,可得到一張收舊憑證,憑證購買新家電可享受政府補貼。為規范舊電器回收價格,政府部門出臺了具體回收指導價格,依據電視機、冰箱、空調等5類電器的尺寸大小進行定價,同時要求回收憑證信息與實際上交舊電器一致。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人員可通過暗箱操作賺取額外利潤。
對回收憑證信息不實問題,某回收企業負責人坦言,更改回收舊家電品類的現象,是工作人員把顧客交售的可以再使用的舊電器扣留后再高價轉賣到二手市場,再低價尋找其他舊電器充數,從中賺差價。
□ 逐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