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肥胖的罪魁禍首零食被分級推薦
晨報記者 陳里予
零食成為越來越多小孩變成肥胖的罪魁禍首。昨天,記者從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營養門診了解到,門診中小胖墩的比例越來越高,占了四分之一,有很多胖小孩吃了過多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零食。日前,由衛生部委托編制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露面,將兒童零食分級推薦,其中,棉花糖、膨化食品和巧克力派等食品被納入限制食用的范圍。
暑期結束增重明顯
幾乎每年暑假結束時,總有一批胖小孩出現。他們每天吃大量零食,吃冰激凌等甜點,每天過度睡眠,而且缺乏運動。
在營養門診門口,記者看到一個小女孩焦急地等待體檢,女孩媽媽對記者說,她女兒平時很喜歡吃零食,這個暑假就整天呆在家里看電視、吃糖果、膨化食品等零食,這次過來一體檢,體重在暑假期間竟重了4公斤。邊上其他一些胖小孩的家長也都紛紛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暑假期間也出現體重明顯增加的情況。
高熱量食物不宜常吃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營養中心主任湯慶婭教授指出,把兒童的零食構成假設成一個金字塔,許多受兒童歡迎的零食都來自食物金字塔的塔尖,如薯片、糖果、曲奇和普通軟飲料。由于這些食品含高熱量、高脂肪、高糖或高鹽,必需的營養素(如鈣)的含量卻很低,故不宜經常食用。
另外,攝入含糖量高的食品,特別是那些容易存留在口中、粘在牙齒上、在兩餐之間攝入的零食,可能會引起齲齒,并可能轉移兒童對膳食中富含營養的食物的興趣。而過量飲用普通軟飲料會阻撓兒童攝取營養物質(鈣質),可能增加兒童骨折、超重或齲齒的概率。
分類推薦零食
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和中國營養學會聯合編制的《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把零食進行分類推薦給孩子和家長。
此次,專家們將兒童零食分為“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限制食用”三個推薦級別。孩子們喜歡吃的棉花糖、膨化食品等都被列入“限制食用”范圍,建議家長讓孩子盡量少吃,最好每周不超過一次。牛肉片、黑巧克力等則是“適當食用”,每周可吃一到兩次。水煮蛋、黃豆、地瓜等則是“可經常食用”的零食,即每天食用。
[專家建議]
為了培養孩子健康的吃零食方式,建議兒童和青少年零食應多選奶類、果蔬類、堅果類食物。3歲到5歲的兒童睡覺前半小時避免吃零食。6歲至12歲兒童每天吃零食別超過3次,避免在玩耍時吃零食。13歲至17歲的青少年要學會選擇和購買有益健康的零食。
此外,兒童在家里時,家長盡量不要讓兒童在觀看電視或進行其他活動時吃零食,這種情況將可能增加孩子對高熱量、低營養食品的攝入,會讓孩子無意中進食過量,導致體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