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還需要專門的時間嗎?
如今,很多人每天走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泡一杯茶:打開電腦時喝上一口,查閱日程資料時抿上一口,開會時激昂陳詞后深吮一口,拿起電話與客戶口若懸河后急飲一口,更有的在上下班的路上還要提著保溫杯不時地來上幾口——溫杯盈握一整天,無處不杯,無時不茶。對他們而言,喝茶既無時間的限制,又何來“擠出時間喝茶”的需要?喝茶不需要專門時間,何時喝茶又有什么區別呢?
然而事實上喝茶流傳至今,漸變為一種文化,卻與喝茶的時間有著很大的關系。早茶、午茶、夜茶,能夠將“一日三餐”豐富為“一天六飲”恐怕也就莫數茶了。
說起早茶,幾乎已經成了廣東人的代名詞。廣東人喝早茶通常從清晨4點就開始了,每天最早光顧茶樓的必然是那些“睡得少,起得早”的老人們,他們通常一大清早便拖拖然挾份報紙踱到茶樓中,叫上一壺清茶,兩件小點,或閑聊,或閱報,便將早上的大半時光悠閑地打發了;9點過后,那些夜生活豐富的生意人們也陸續而來,雖說已是姍姍來遲,骨子里卻透著城市的遺傳,一斟一飲一翻閱間,絲毫不見半點對早茶的“怠慢”;當然其間也有一些慕名而來的觀摩者,大都出手闊綽卻來去匆匆,或許只因是過客不能閑飲其中吧。就這樣兜兜轉轉,早茶一直可持續到上午11點,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還要排隊候位。“早茶之興源于廣東”,可謂名副其實。
雖說沒了老人,早茶一點不“早”;但我總覺得真正將早茶作為一種文化傳播開來的,恰恰是那些姍姍來遲的生意人。記得有一次我跟在南潯做紅木生意的親戚到小蓮莊飲早茶,去時還頗感納悶,一個用“黃包車”就可兜轉的江南水鄉,何以也有飲早茶的習慣?去后才知道,原來去那里的幾乎全是帶著妻兒老小的生意人,而且大都相互認識;即便不相識,由認識的朋友引見一下,沒幾個照面也就相熟了;雖說他們很少直接談生意,但卻不可否認很多生客便在一杯清茶過后成了熟友,而他們的妻兒也在家長里短中變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己。小鎮一隅足見生意人對于早茶文化的影響之深。
與廣東早茶同負盛名的還有英國下午茶。這一風尚最早源于19世紀40年代,一位英國貴婦人因慰腹之饑而在小午餐與晚晚餐之間創意了這一愜意的午后品飲時光,其優雅而不失嚴謹的品飲方式,不僅令貴族們津津樂道,更使名紳淑媛趨之若鶩,一時之間在當時的上流圈內蔚成風氣。其風靡之快、影響之大,恰如一首英國民謠所唱:“當時鐘敲響四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
顯然與廣東市井早茶不同,英國下午茶是貴族的象征、上流社交的入門。即便在漫長的流傳中,其漸漸簡化了它的繁文縟節,但對于格調與細節的迷戀,仍使其保持著貴族般的極致品位。在下午3時到5時半之間,選用極品紅茶,配以考究的中國瓷器或銀制茶具,在隱約撩動著風情的蕾絲窗幕前,品嘗各式精制的茶點,柔和悠揚的音樂徐徐傳來,于是被茶香攪動的味蕾開始優雅綻放,所有粗陋的舉動與惡俗的思緒在這一刻均化做了一縷輕煙,隨著那迷人的微笑在寧靜的午后灰飛煙滅……與此同時,“小資”一詞也就不脛而走。
與廣東早茶、英國下午茶的享譽天下和悠久歷史相比,夜茶卻是近幾年才在各大城市中風行開來的。由于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年輕人頻繁奔波應付于激烈的職場競爭,能夠悠閑地與家人喝一杯早茶,抑或優雅地享受愜意的下午茶時光就變得越來越難能可貴,甚至近乎奢侈;同時,無節制地放縱與隨之而來的莫大空虛,又使他們漸漸厭倦了酒吧的燈紅酒綠和紙醉金迷;在企求擺脫又難以擺脫的激烈對沖中,夜茶就如曖昧都市中滋生出的一味調和劑,溫柔而委婉地釋放著都市人久抑的情懷。
喝夜茶的時間一般從晚上9點到凌晨一二點,既可以是七八同事飯后解乏,點上各式不同的茶飲打牌游戲;也可以是三五知己圍桌小坐,叫上一壺暖茶分杯而飲閑話時趣;更可以是戀人佳侶燭光晚對,相互品飲共訴衷腸;當然也不排除一人倚窗靜坐,獨品茗香幾縷人世多少煙云……總之,喝夜茶的形式多種多樣,全看喝茶人當時的心情與需要,但無論是動是靜、是多是少,夜茶所營造的氛圍,往往能令人感受到心靈的祥和與家庭式的溫暖,從而舒解一天的疲勞。
早茶閑中有道,午茶雅中有禮,夜茶溫而有趣。由此看來,喝茶是一定需要時間的,但并不是捧杯的時間,而是品飲的時間。正如一副對聯所言:“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無論你多忙多苦,不妨給自己留一點時間,或清晨、或午后亦或傍晚;無論是獨自、結伴,還是成群,去舒舒適適、清清閑閑地喝杯茶,或許你就會發現,生活并非你想象的那般忙碌與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