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和中秋節即將來臨,節假日期間,平日里不常見面的親朋好友常歡聚一堂,增進彼此的感情,在家在外就餐的機會也隨之增多,因此,節日是食品消費的高峰期。為保障消費者的食品衛生安全,順利度過一個開心的長假,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食品消費方面應注意以下問題:
購買食品要注意安全
從正規渠道購買食品,不在無證流動攤販處購買食品或菜場裸露銷售的食物(如沒有蓋好的熟食等),購買生吃或直接入口的食物時盡量選擇有證照、衛生條件好、信譽良好的店鋪;
購買食品時,要進行色、香、味感官檢查,不要購買外觀異常的食物(如肉顏色過度鮮艷或灰暗、包裝破損等),不買已變質或可疑變質食品,不買國家禁止供應食品如毛蚶、福壽螺等(可能帶有甲肝病毒);不買高風險食品,如河豚魚、野蘑菇等。
購買食品時,查看食品的包裝、標簽和認證標志,看有無注冊和條形碼,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盡量索取并保留相關單據。
家庭加工食品要注意食品衛生
購買的食品要按照食品包裝標簽或根據食品特點妥善保存,食用、加工前要仔細檢查食品;處理食物前要先用清水及肥皂洗手,嚴格生熟分開處理,防止生與熟、水產品、畜禽與植物性食品的交叉污染;將食物徹底煮熟,特別是肉類和海產品更要燉熟煮透;外購的熟食要及時食用,剩余熟食要冷藏,食用前再加熱處理。
烹調加工后的熟食品,貯存時間應在6小時以內;剩余的食物最好不要再食用,如要保留,應在4℃或以下保存。
冰箱不是“保險箱”,放入冰箱的食品不宜過滿,食品之間要留一定空隙,以便冷氣對流。要定期除霜,以確保冷藏溫度。冰箱內同時存放生、熟食品的,應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以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
選擇安全衛生的飯店
安全衛生的飯店應當具備有效食品衛生許可證等合法營業的證件。無證經營的飯店,其衛生狀況得不到保證,而且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盡量不光顧節日期間客流量陡增的飯店。因為突然集中增大的供應量,可能導致飯店超負荷加工,為食品安全埋下隱患。餐前應洗手,倡導使用公筷及分餐制;用餐時應注意食物是否新鮮,是否燒熟煮透;不吃違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水產品;不暴飲暴食。
就餐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理
將存在問題的飯菜保持原狀,立即與飯店負責人交涉;妥善保存消費單據、發票等證據,如已造成健康問題,應及時就診并保留病歷卡、檢驗報告等相關證據;一旦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應立即向衛生監督部門舉報,以便得到及時調查取證,避免拖延而導致食物中毒無法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