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3日公布的1872份證據顯示,在日前對北京、重慶、沈陽、武漢、太原等城市母乳代用品市場銷售監測中發現,目前市場上違反《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和我國《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的母乳代用品銷售行為比較普遍,對嬰幼兒健康成長將帶來不利影響。
據中消協商品服務監督部負責人任靜介紹,目前違反《守則》和《管理辦法》的母乳代用品企業有四大問題——
一是在商業零售場所促銷母乳代用品。獲得此類違規證據1547份,占全部證據的83%。商業零售場所的違規行為涉及104個品牌,產品涉及配方奶粉、米粉、面條、奶瓶、奶嘴等。常見的違規促銷方式是發放贈品、產品展示、散發宣傳手冊、設促銷員。
二是在醫療保健機構內宣傳、銷售母乳代用品。獲得此類違規證據130份,占全部證據的7%。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內的違規行為涉及37個品牌,產品涉及配方奶粉、米粉、奶瓶、奶嘴等。主要違規銷售形式是在醫院產科出現母乳代用品產品展示、在科普宣傳欄中植入產品宣傳、在醫院內的商業零售場所銷售母乳代用品等。
三是利用各種形式的媒介宣傳母乳代用品。本次監測活動共監測到113次違規宣傳行為,占全部證據的6%,涉及品牌56個。這些產品通過商業零售場所發放母乳代用品宣傳資料;通過在報刊、雜志上刊登銷售信息、印制宣傳冊、單,宣傳母乳代用品或提供產品促銷活動信息;通過戶外、電視節目等媒體形式宣傳母乳代用品或產品促銷活動等。
四是包裝上違規使用嬰兒形象、使用暗示接近母乳的文字。對母乳代用品包裝監測,共監測到違規行為82例,占全部證據的4%,涉及品牌45個。在連續幾年的監測中發現,廣播和電視等傳統的媒體,基本不會播出違規母乳代用品廣告。但母嬰育兒雜志和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絡成了躲避監管促銷母乳代用品的重要載體。(記者常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