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報道再次引發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各界對奶粉是否會導致嬰兒“性早熟”眾說紛紜。武漢3名女嬰家長懷疑奶粉質量問題導致嬰兒“性早熟” ,而奶粉廠家稱奶粉質量沒有問題,專家則認為“性早熟”成因復雜,需科學看待。公眾急切期待政府職能部門盡早介入調查,盡快查明公布事實真相。
家長:女嬰“性早熟”與奶粉有直接關系
9日,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家住武漢市江夏區的鄧女士,她家1歲多的女兒是較早疑因奶粉導致“性早熟”的。她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前,她發現10個月大的女兒乳房變大并出現硬核,特別是左乳,像十一二歲的女孩那么大,而且屁股發紅。初次就診被告知無礙,但硬核一直沒消退。今年7月5日,家人帶著女兒再次就診,被初步診斷為“ 性早熟”,懷疑與奶粉有關,醫生建議更換奶粉。
鄧女士說:“我女兒一直吃的是‘圣元’配方奶粉,從醫院回來停掉奶粉改喝米湯,屁股發紅癥狀基本消失,應該是奶粉有問題。”在武漢,嬰兒出現乳房長“硬核”等“性早熟”癥狀的,不僅僅是鄧女士的女兒。家住武漢東西湖區吳家山的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和漢陽一名10個月的女嬰,也被發現乳房有“硬核”。
三名女嬰出現“性早熟”癥狀,讓家長們將目光聚集到孩子們一直所喝的同一品牌的同一系列奶粉——“圣元”配方奶粉,家長們認為,該品牌奶粉應該就是導致孩子“性早熟”的“元兇”。
企業:不存在添加“激素”等違規物質行為
針對媒體質疑,圣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7日立即在其官方網站上作出回應。圣元方面表示,圣元公司生產銷售的產品是安全的,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的行為。 圣元公司的產品反復接受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檢測,均未發現任何質量問題。
記者9日前往圣元國際集團位于北京的管理總部進行采訪。圣元國際集團公關部經理張迎玖向記者表示,集團位于北京的管理總部和位于青島的生產企業,目前均沒有接到任何政府部門通知,說圣元所生產的奶粉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公司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已委托律師準備起訴相關媒體,近期將提起訴訟。
“目前,個別地區工商部門要求對圣元公司產品進行下架處理,圣元公司對此表示不解。”她說,報道已經影響圣元公司所產奶粉的銷售,圣元公司急盼政府有關部門介入調查,盡快對圣元公司奶粉進行質量檢測,并盡早公布結果,告知公眾事實真相。
專家:尚不能斷定奶粉是患兒致病原因
對嬰兒出現“性早熟”,懷疑是食用“圣元”奶粉中含有激素,專家們顯得非常謹慎,不過均表示導致“性早熟”的原因十分復雜。
“在最近接診的4名嬰幼兒病例,其中3例完全沒有使用過‘ 圣元’奶粉,其中1例曾用過‘圣元’奶粉,但最近1年換用了別的品牌的奶粉。”武漢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湖北分會兒童內分泌學科組副組長姚輝介紹說,這種病一直以來就存在,而且從她個人近10年的臨床經驗來看,盡管沒有作詳細的數學統計分析,但憑感覺此類病例近年并未明顯增加。
姚輝說,嬰兒“性早熟”的說法不準確。嬰兒癥乳房開始發育的正確診斷應為“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起病常小于2歲,乳腺僅輕度發育,但不存在生長加速和骨骼發育提前。單純性乳房早發育不僅現在有,過去也有;不僅國內有,國外也有。
姚輝說,單純性乳房早發育的病因尚不明確,攝入雌激素只是可能的病因之一。臨床發現,有些嬰幼兒單純采用母乳喂養,也出現單純性乳房早發育。該疾病可以視作是一種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異常,其癥狀一般3至6個月自動消失,極少數病例需2年才能消失,一般不需臨床采取干預措施,對兒童生長發育也沒有明顯影響。單純性乳房早發育的發病與雌激素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嬰幼兒吃過“圣元”奶粉后出現此病,不能證實奶粉中有雌激素。
據有關部門消息,農業部已經向湖北省提供檢測激素的方法,至于奶粉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仍需要等待檢測結果。
目前,湖北省工商等部門已對反映的奶粉取樣。由于奶粉中過去沒有激素檢測項目,也無相應檢測標準。有關方面正組織專家進行進一步的技術論證,將會盡快公布事實真相。(據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