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看著攤主把活蝦裝進袋,怎么到家就全成死的了?
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小果子
金秋10月,海鮮肥美的季節即將來臨,然而想要在市場上買到新鮮的海產品并非是一件易事。
作為準媽媽的我,經常會給自己的饞嘴找一個合理的借口。在一個陽光充足的周六早上,肚子里的小饞蟲就在大鬧五臟廟了。吃完早飯,我便溜達到了小區附近的菜市場。
周末8點鐘的市場內已是人聲鼎沸。在一家賣海鮮的攤位前,看著那活蹦亂跳的海蝦,我再也挪不動步子。
“海蝦補鈣最好,新鮮活蝦18塊一斤,來點兒吧。”攤位前的女攤主先開了腔。
“那就給我來一斤吧。”我回答。
話音剛落,女攤主便熟練地拿出一個厚塑料袋,開始給我挑蝦。
“二斤36塊,給35吧。”女攤主說。
“我就要一斤,要不了那么多。”
“多吃點兒蝦好,要不就給32。”
“30吧,拿走。”看著我還在猶豫,一位男攤主“忍痛”說道。
接過女攤主手中的袋子,回想剛才買蝦的過程,還真有點兒強買強賣的意味。
回到家,打開袋子一看,剛才還是活蹦亂跳的海蝦,幾乎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并且像死了很久的樣子。湊近一聞,一股股腥臭味撲面而來。
明明是看著攤主把活蝦裝進袋,怎么到家就全成死的了?帶著這個疑問,打電話請教經常跟市場攤販打交道的老媽。原來,這是攤販經常使用的一個伎倆:攤位上擺著的蝦只有表面一層是活的,下面的都是死的。攤主裝袋時,則故意只拿一兩只表面那層的活蝦,剩下裝的幾乎都是下面的死蝦。
聽完老媽的教誨,不禁唏噓,看來買海鮮也要練就火眼金睛啊!
除了偷梁換柱外,購買海鮮時貓膩還有很多。如,缺斤短兩,往海鮮里大量摻水,攤販撈取海鮮速度快,撈取海鮮的網罩看似透明,其實透水性差,快速撈取后倒入雙層塑料袋內,大量水分便摻進袋中;價格分毫不讓,讓顧客信以為“真”,以證實其“貨真價實”;對于挑選認真、仔細的購買者,攤販通常以抬高價格或拒賣的方式對待。
四招辨別福爾馬林泡過的海鮮
福爾馬林泡過的海鮮一般不太容易識別,但新鮮正常的水產品均帶有海腥味,經福爾馬林浸泡過的水產品,看起來特別亮、特別豐滿,有的顏色會出現過白、手感較韌、口感較硬,如果福爾馬林量過大,會有輕刺激的味。
選購海鮮,自然要看新鮮程度。但如果你一看到外表光鮮、豐滿厚實的海產就認定它很新鮮,那可就錯了。因為那有可能是經過福爾馬林發泡過后的效果。
甲醛是國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可一些不良商販為了延長海鮮的保質期,竟以此作為防腐劑浸泡海產品。夏季,海產品易腐敗變質,福爾馬林的使用更為猖獗。消費者不要輕易被海鮮“亮麗”的外表所惑,可以通過“望聞問切”來初步識別福爾馬林海鮮。
望:雖然浸泡過福爾馬林的海鮮單靠肉眼極難分辨,但仍有跡可循。魷魚浸泡過甲醛溶液后,顏色更加鮮亮,表面的粘液減少。海蠣在浸泡過甲醛溶液后,皺褶清晰可見,身上附著的粘液減少,湯水不混濁。其他魚類若用甲醛保鮮,則魚體表面看起來比較清潔,但魚目渾濁,眼膜比較模糊。
聞:新鮮正常的海鮮都帶有一些海腥味,但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海產就算清洗過后仍會有輕微的刺激性氣味,只要消費者仔細一聞,便會發現那股在醫院也能聞到的藥水味。
問:問就是比價格。福爾馬林浸泡過的海鮮價格一般比正常水發海鮮要便宜。所以消費者不要一味的貪圖便宜,遇到廉價的海鮮要多留一個心眼。
切:切就是捏。經過福爾馬林浸泡的海鮮捏起來會比較硬實。摁壓魚體時,感覺不到海鮮應有的彈性。魷魚、海蠣表面會變得光滑且無粘感,蝦類則會變得又硬又脆,容易斷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