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以來,看了不少二手房,見了不少房中介,中了不少計,傷了不少心。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就把我親歷的中介騙術來一小結,以備買房朋友們不時之需:
其實,中介的陷阱無處不在,花樣迭出。哪怕你剛剛產生買房的念頭,小心,你可能已經被騙了。
買房之前的騙術:虛假廣告誘你上鉤
也許你在報紙、雜志或網站上看到無數次“物美價廉”的好房子,別急,這不是真的。一旦你傻呵呵的打電話過去,對方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會飽含遺憾的告訴你:那套房子太搶手,已經賣掉了。你可千萬別當真心懷沮喪,不是你運氣不好,其實是中介太奸,哪里有什么天下掉餡餅般的好房子?純粹是他們拍腦袋胡編的,為的是引誘你打電話來,然后向你賣別的房子。
該事實是一個中介親口對我說的,當然,他當時的目的是為了反駁我們看中的某廣告的一套房子,為了讓我們深信他的話,不惜現身說法。無所不用其極的敬業可見一斑。
且不說這種虛假廣告給買房人造成的時間、精力、電話費等等損失,僅從事件的性質來看就是典型的欺騙。而這正是當前北京中介的主打特征:從虛假廣告開始,他們“俺把你來蒙”的事業在轟轟烈烈的進行著。
防騙招數:不要相信中介所作的廣告,要么自己去中意的小區里貼條,要么尋找個人交易的網站。當然,殘酷的現實是房源基本被中介壟斷,如果你急切的想找房子,只能先去中介那里看了。或者指望政府對二手房源統一監管,建立一個公平、公開的規范體系,不過這個目前還不靠譜。
看房時的騙術(一):價格萬變,死不認帳的記憶大考驗
中介一旦聯系上你,在跟你談房子情況時已經開始騙你了。首當其沖的就是價格。
第一次,中介打電話時告訴我房價是40萬,可當我興沖沖看完房子后再問他價格時,他說42萬。當我提出質疑時,中介就使出了舉世無雙驚世駭俗的顛倒黑白的絕世武功:“不可能,我電話里明明跟您說的就是42萬,我記得非常清楚。”“您可能記錯了吧?我絕對說的是這個價格。”“我真的沒有說過40萬,我以人格擔保,您說我多報那兩萬有什么意思呢?不值當的。”
看著他真誠的面孔和急切表白的眼神,一時間我真以為自己糊涂了。據說,李靜(李靜博客,李靜新聞,李靜說吧)的保姆就是這樣忽悠李靜的,抓住人不自信的心理弱點,強行扭曲事實。
第二次,另外一家女中介,電話報價說44萬,第二天看房時居然又說是45萬。接著,第一次的鬧劇又可笑的上演了。如果說第一次上當是我被他們的深切告白侃蒙了,稀里糊涂的被洗腦,以為真是自己記錯了。但這一次我卻記得真真切切,因為打電話時我還和朋友議論過價格。
正是這一次,讓我徹底看清楚了中介的騙子嘴臉。我不再辯論,但不會再信任他們。這里我要提醒大家,千萬對自己的記憶力有信心,不要被中介的花言巧語忽悠。中介朋友們,你們抱怨社會的偏見,但這不正是你們自行種下的惡果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身子不正,影子不歪才怪。報應。
防騙招數:每次讓中介把房子的價格等信息完整的發到你的手機里,既方便區分不同的中介、房源,也有利于今后對質。
看房時的騙術(二):處心積慮讓買賣不透明
按理說,中介應該是讓買賣雙方省心省力的服務機構。可如今這些中介處心積慮的阻止買賣雙方見面,不斷制造麻煩——為了吃差價。通常,如果業主已搬走,中介就會從業主那里搞到鑰匙,美其名曰替房東省事,實際上是為了單方面糊弄買主,要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