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無中生有虛構上家 很狡猾
key world:轉讓
“罪惡”指數:9.0
04年底,楊先生夫婦看中一套徐家匯“天際花園”樓盤的商品房,但被告知該套房屋已被一名陳小姐捷足先登。不過,售樓員表示陳小姐有意轉讓購房名額,于是楊先生夫婦倆便花了3.5萬元,從陳小姐處得到了房屋的購買權。但時隔2年后,楊先生夫婦才了解到,這個“陳小姐”是售樓員虛構的,為的只是騙取3.5萬元的轉讓費。
感言:該售樓員有寫小說的天賦,虛構人物、事件手到擒來,不混文化界可惜了。
第二招:.里應外合“預售”樓盤 很強大
key world:預售
“罪惡”指數:9.5
開發商居然被售樓員聯手外人將其樓盤預售一空!
2007年7月,鄭州的左某私刻“天倫房地產公司行政印章”,分別在《認購協議書》和收據上加蓋,勾結天倫公司售樓員鄺某、汪某等3名售樓員,偷偷把鄭州市花園路北段琥珀名城小區的34套房子向外預售一空,不僅向每個購房者收取了3萬元定金,還收取了每人1萬元~2萬元不等的好處費,隨后溜之大吉。
感言:家賊難防啊,建議開發商可以學學政府,搞搞“高薪養廉”,以提高售樓員忠誠度。
第三招:車庫被售樓員賤賣 很便宜
key world:車庫
“罪惡”指數:9.0
小區車庫使用權竟成了房產銷售員的發財工具。
26歲的售樓小姐王某僅靠著幾張空白合同,就讓南京市積善新寓小區5位業主掏出20余萬元“買”下車庫。王某負責積善新寓的售后結尾工作,利用職務之便,私刻公章,偽造了《自行車車庫使用權購買合同》,冠冕堂皇將某幢206室和某幢201室下的自行車庫賤賣給唐某和金某,共得人民幣8.8萬多元。
感言:應了那句俗語:便宜無好貨。菜市場是這樣,樓市也是。
第四招:售樓員一套房子賣兩家 .很常見
key world:退房
“罪惡”指數:8.0
2007年9月,哈爾濱市張女士在香坊區樂福小區購買了一套住宅,付完了首付并簽訂了購房合同。誰知一周后卻被售樓員告知辦理退房手續,原因是該房已經賣給別人了。張女士一頭霧水,自己沒有要求退房啊,張女士找到該樓開發商詢問才知道,原來售樓員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售房提成而私自將張女士的房子賣給了別人,開發商表示他們會對售樓員進行嚴肅處理。
感言:最廣為流傳的手法,已成售樓員的看家本領了。
第五招:批量出售業主信息 很大量
key world:信息
“罪惡”指數:7.9
哈爾濱市的畢先生在南崗區購買了一套住宅后,便永無寧日——一天要接到幾十個裝修公司的電話,最后實在不堪其擾,畢先生只好換了電話號碼。畢先生很納悶,新裝的電話怎么這么多人知道?后來才了解到,這是售樓員以每戶2元~3元的價格向家裝公司出售了業主的信息,開發商表示,這只是某些售樓員的個例。
《地產SHOW》感言:售樓員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就是利潤”這兩條理論的正確性。
第六招:勸人假離婚 很聰明
key world:離婚
“罪惡”指數:7.5
交了15萬元的首付購房,后來卻被告知貸款辦不下來,要求退房遭到拒絕,反倒被售樓員勸辦假離婚證買房。近日,家住武昌的溫先生看中了關山區一套房子,卻因是第二套房,銀行不放款,讓他很是猶豫,開發商承諾可以按第一套房貸款,結果交了15萬元的首付款后卻辦不下來,無計可施之時,售樓小姐出了個“好”主意,讓夫妻假離婚,便可解決問題。
感言:阿彌陀佛,古人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門親。即便不是真離婚,也忒歹毒了點。
第七招:售樓員信口雌黃,業主被忽悠 很好騙
key world:商住兩用
“罪惡”指數:7.0
由于聽信了售房員的話,業主把商用房當商住兩用房買了。
2005年年初,剛搬進上海市普陀區綠洲廣場不久的張某,被一份物業收費單嚇了一跳——70多平方米的商住兩用樓,僅管理費和保潔費加起來就高達577元。物管公司表示,綠洲廣場是辦公樓,并不是商住兩用樓。張某這才意識到受騙了:買房時售樓員聲稱該樓是商住兩用樓,所以才買下這套房子當住房。
感言:當年范偉該找這位售樓員做搭檔演《賣拐》,這哥們比本山大叔能忽悠多了。
第八招:簽錯合同,損失三萬元 很大意
key world:失誤
“罪惡”指數:6.0
買房時,銷售員一時失誤,開發商因此造成3萬多元的損失。
2004年8月,沈陽張某看中了西鐵區一小區的商品房,在認購預定書中約定其購買房子的單價為3332元/平方米。由于工作變動,簽合同的工作就由另一位售樓員負責。簽合同時,售樓員誤將張某所訂的4樓房價看成了2樓,原為3332元/平方米的單價,寫成3087元/平方米,開發商因此損失3萬多元。
感言:我們購房人鼓勵該售樓員再接再厲,下次爭取再把30000元的單價看成3000元,那時,你的業績將是全國第一。
第九招:售樓員指南為北,業主成被告 .很無辜
key world:“漲”
“罪惡”指數:4.5
見過房屋面積“縮水”的,可沒聽說過房屋面積漲大的。鄭州市中方園小區的20位業主就碰上了這樣的事,由于售樓員在識別房屋測量圖紙上的指向標時,誤將南北方向弄錯了,錯將103.68平方米的住房按96.42平方米賣了,他們買到的房子“漲”了幾平方米。這20位業主被開發商以“重大誤解”為由將他們告了,并要求更改合同條款。
感言:不知道開發商會不會觸類旁通學會“用便宜的價格吸引客戶,然后再將房子變大”的銷售技能呢?
第十招:發錯鑰匙,新房被人捷足先登 很粗心
key world:鑰匙
“罪惡”指數:4.0
等待一年,卻發現自己期盼已久的新房被別人“捷足先登”。2006年9月份,青海市市民常某預購了由西寧原田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的樓房,2007年6月,常某交清費用后領取鑰匙,卻被告知該房已經有人在裝修了。了解后發現,公司售樓員在交鑰匙時大意將鑰匙發給對面定購房子的住戶,該住戶拿到鑰匙后發現常某室內光線比自己的好,于是將錯就錯開始裝修。
感言:這里的售樓員遠比拿錯鑰匙的那位業主可愛的多。出售業主信息成為一些售樓員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