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住宅的銷售速度毫無疑問地在放緩,而住宅租金卻意外上漲,如此的市場表現多少出人意料,其背后的邏輯耐人尋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上海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1%,而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則環比下降了0.2%。
當市場紛紛認為隨著商品住宅銷售趨淡,將使很多房東轉售為租,增大住宅租賃市場的供應量之際,住宅租金卻逆市上漲。
上海房屋租賃指數辦公室報告顯示,5月上海房屋租賃指數為1221點,較4月上升5點,環比上漲0.41%。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住宅市場的租售比朝著更為合理的區間前進。由于房價與租金長期背離,上海的租售比達到1:400-500的高位,遠高于國際慣例的1:200。
預期對于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與抑制投機購房的調控目標,使得市場對于商品住宅價格的上漲預期大大降低,上述的市場銷售數據即已可見一斑。
在如此的市場背景之下,中長期的投資者轉售為租合乎情理,而因為調控使得許多潛在買房者暫停購房,進入了租賃市場,導致租賃需求增加的觀點卻站不住腳。理由很簡單,潛在購房者無論是否暫停購房,在其購買或租賃行為產生之前,不可能居無定所。畢竟,能作為潛在購房者,本身就是一種門檻。
由此,住宅租金上漲的主要原因仍舊是預期,而其次則是房東們的投資重心產生了轉變。
積極推進公租房與提倡租房,是一種現實的選擇,也符合國情。土地資源的稀缺與眾多的人口的矛盾,尤其是對于上海之類的一線城市,顯得尤為突出。
提倡租賃生活,是理性的回歸。但若果真如此,未來的需求必定會遠超前期。如是,市場預期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房租的上漲未必基于短時間出現了多少租客增量,實是預期發生了變化,房東未雨綢繆。趙春雷 知名財經評論人